守望传统文化

仍记得,昔日的祭祖、年画、对联等传统的新年文化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晚会和几条拜年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传统文化流失的表现之一。当圣诞节的红绿色充斥在街头,当韩国的端午祭祀申遗成功,当埃及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当我们中国内蒙古族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每一个人都应当在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头审视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的渗透,那些昔日的辉煌和美好为什么如此轻易地遗忘?为何现在都在提倡守望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又在何方?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为守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奋斗。例如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万人击缶的盛大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经典之诵,我们因昆曲悠扬而陶醉,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开幕式的策划者和设计者们沥尽心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文华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中华儿女们诉说着传统文化的珍贵的价值以及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不可替代的毅立。

在大型盛典上,我们看到人们为传承传统文化而做出的努力,而对文化的渗透,不应仅仅是重要场合的重视,还应是日常生活每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就比如前些日子新闻上报道的“山东省发行以孔子为主题的彩票”一事,一方面,它是中国首个以孔子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彩票,充分体现了策划者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儒家文化。再比如连锁餐馆“吉野家”在外卖筷子的包装上印上儒家经典的句子,教导我们节约的美德应该发扬的道理。在彩票和外卖包装上印上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并受用,这样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禁令人称道。

其实最好的指导便是习惯。若人们习惯性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看到这些东西,被提醒、被告诫,那么我相信收获的一定不是漠视与遗忘,守望传统文化就能看得见未来。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旧俗时,当在彩票和外卖包装上都已经能看到文化传承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不会再令人担忧。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