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千万家》

曾记年少还骑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建军生于八月一日,是一名军人,人如其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直到39岁才完婚,竟也只是为了了却父母的一桩心愿。只是苦了这位姑娘,注定得不到浪漫的爱情。婚礼一切从简,宾客只有双方父母,证婚人是连队的长官。没有钻戒,建军送给姑娘一枚徽章,这是他得到的第一枚徽章,姑娘送给他一条亲手绣的手绢。

不久,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爱家”。名字是姑娘取的,也是暗示整日待在军营的丈夫,但也只是暗示。姑娘明知军嫂是个苦差事,明知丈夫爱国比爱家多得多,却从不后悔嫁与他,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丈夫骑马时的英姿,丈夫的爱国,以及每每谈起国家时眉宇间的浩然正气。

由于工作需要,建军被调到了遥远的山区。那时他的第二个孩子“爱民”刚刚蹒跚学步,第三个孩子还在腹中。这种情况下举家迁移是不现实的。临走前,建军对姑娘只说了两个字“安好。”便头也不回的走了。他不是无情之人,只是多说无益,徒增牵挂。

谁知这一去竟八月余。八个月来姑娘只收到了八封信,每封信只两个字“安好。”,但姑娘很安心。第九封信到来那天恰好是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日子。姑娘面色苍白的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嘴角却是微笑。朴素的信封安静的躺在床边。拆开信,那条手绢掉落出来,姑娘的笑容凝住了。信是连长写的,说她丈夫在一次抢险救灾中英勇牺牲,却换来一个村庄的安宁。大悲无声,姑娘没有哭,手里紧紧地攥着那条手绢,就这样干干坐了一天。她不是不伤心,只是为国捐躯是他最希望的结束。

姑娘没有接受连队的抚恤金,只是要求继续住在军队大院,这个唯一还残留着她丈夫气息的地方。父业子承,爱家,爱民陆续参军。有人暗地里说她狠心,但他们不知道这竟是建军的遗愿。还有最后一个愿望,这次姑娘犹豫了,毕竟这是他们最后一个孩子啊!思量过后,姑娘拼命要离开。连队念在她是先烈遗孀,又将两个儿子亲自送入军中,便答应了她的请求。这一次,她要守住他们的小家。

岁月是慢性流浪,远方仍然是远方。她曾以为从此会过上安定的生活,至少有个儿子为她养老送终。但该来的还是来了。三儿子在一次夏令营中脱颖而出,教官对他赞不绝口,说他很有当年建军的风范。三儿子很想参军,好男儿就该为国效力,但他明白母亲当年离开的坚决。他想起了那未曾谋面的父亲,一个以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的男人。儿子决定绝食反抗,几天后,姑娘心软了。她看着面容憔悴的儿子,终于能把郁积了那么多年的悲伤与怨恨顷数吐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儿子的眉眼间出现了当年他父亲的神气。最后,她还是将三儿子送进了部队,终于还是回到了那个军队大院。

国家是用无数个像她丈夫,儿子这样的青年的热血筑起的一方壁垒,只有守住了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有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小家。她不是不明事理,只是想要守护她作为一个妻子,母亲的小小愿望。她早知结局,故将幼子取名“爱国”。国是千万家!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