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那个静伫河岸就可以看到绿草茸茸水悠悠的季节,道路边、田埂上,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在鹅黄的叶绿中,透出春的灵动,如丝的细雨增加了春意融融,村边的水塘里随风漂着的浮萍写意着春色三分。乡下最美的风景,就在这柳摆春风,黄鹂呢喃之时。
趁着田地里的农活还没开始忙,妇女们便聚在一起,墙角边、大门口、村头大树下,三五成群,一边聊着日子,一边给亲人做鞋垫。我奶奶便是这穿针引线中的一位。
做鞋垫是一项很复杂的女红,要先在早已画好鞋垫雏形的白棉布上,按照勾勒好的纹样,用红绿丝线挑绣出龙凤呈祥、松鹤延年、凤穿牡丹,或者是一些象征平安、健康、吉祥等祝福的字样。绣好纹样只是完成做鞋垫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做鞋垫底儿。一层布一层浆糊均匀地铺上三五层,放到阳光底下晾晒,待到底子吸饱阳光,挺括平整,再剪成鞋垫的样子,然后缝上绣好的纹样,最后用针线将纹样和鞋底密密麻麻地纳好固定结实,这样,一双绣着精美花案的鞋垫就做成了。奶奶说,这种手法做出来的鞋垫叫刺绣鞋垫,在奶奶年轻时的乡下,小到及笄少女,大到皓首老妪,这种做法几乎人人都会。
奶奶还会做另一种更复杂的割绒鞋垫。先在一双粘好的鞋垫毛坯中间垫上几层厚实的衬布,用针线简单地缝合在一起,再在其中一面画上寓意富贵吉祥的牡丹花开、象征甜蜜爱情的鸳鸯戏水等图案,然后用四五根绣线拧成一股穿过小小的针眼儿,细密地在鞋垫毛坯上进行缝制,还要按照画好的图案随时更换不同颜色的丝线。穿千针引万线,终于等到缝制结束,便找一把锋利的菜刀将纳好的两只鞋垫从中间割开,即所谓“割绒”。拿掉中间隔着的衬布,两只花色完全对称的鞋垫便呈现在眼前。千万条丝线被割成了细密的立绒,摸起来十分绵软,不同色系和不同色阶的丝线相互搭配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或花鸟虫鱼,整双鞋垫就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由于步骤繁琐,缝制复杂,制作一双割绒鞋垫至少得花上十天左右的功夫。但不得不说这种割绒鞋垫垫起来的确比普通的鞋垫舒适多了,而且穿几年都不会破。尽管做割绒鞋垫费力又费时,但奶奶每年依旧坚持为家人做这种鞋垫,说是冬天垫在脚下暖和,还说只要脚暖和了,全身就不冷。
我经常随着奶奶的述说,想象她做鞋垫的情景——万紫千红之中,她默默摆弄着似乎带着兰草香气的绣线,花香盈袖,风过无痕。奶奶常说:“一针一线总关情”,那些清风明月,那些灵山秀水,那些一般人眼里的俗物,到了奶奶的针下,就有了情感,有了生命,一个个就像活过来一般。桃李年华,粉黛疏窗,褰帘轻霜,万线千针寄鸳鸯。
有多少女人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把丝丝细雨拈花入眸,用一针一线绣给那位愿意与她执手相待,静看星辰的人,寄予着“榴子红时还家乡”这微小而又温柔的愿望。有多少母亲,把思念融进千针万线纳出的鞋垫,带着她的祈愿和牵挂,将一腔热情和祝福寄于儿女脚下,让他们平安地走过四季……彼时,在飞针走线的手指翻飞中,女人们的情思清纯的如出水芙蓉,如芍药带雨,带起一阵尘世无法触及的风,吹过石板街巷,温暖着流水时光。累了便抬眼看一朵云,望一川烟草,在繁花似锦中,透一份出尘的愿望……
今年过年回家,奶奶拿出她那个古色古香的雕花木盒子,里面有些缝制鞋垫的纹样,有的已经绣好了,有的只是画好了图。盒子中间是规规整整排列着的五颜六色的丝线,盒子最底层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绣花针、顶针、剪刀、锥子……望着这些旧物件,奶奶像看一件件宝贝,眼神里透着点点滴滴的温馨。灯光下,奶奶又戴上老花镜,一笔一划地勾勒花样,一针一线地细密缝制,虽已是满头银丝,但眼神依然坚定,执着中充满柔情,她是在将那份对后代的情思和祝福一同缝进那双精美的鞋垫中呢。透过渺茫灯光,我不仅看到了温暖,更看出了奶奶那份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的淡雅气度。
鞋垫,是长辈对晚辈的情思。那份情思,是一抹清辉,是凌波曼妙的一池绿荷,是清泉叮当的一岸金葵。彷徨时,它赠与安慰;惆怅时,它给予关怀;低落时,它带给我们希望。这份情思可以浩然长存,可以超越时空,经得起岁月的风吹日晒,敌得过沧海桑田的轮回变幻。
氤氲之间,一弯新月姗姗来迟,淡淡的月光似一层薄如蝉翼的轻纱,覆盖人间,也笼罩在奶奶身上。月光洒落在鞋垫上,奶奶望着它们,眼里分明有泪。
岁月静好,奶奶珍藏着的那些针线和纹样,如笼在心间的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怀,细细咀嚼来,那其实是对亲情的守望,亦是对传承的守望。
山东省潍坊市第四中学高二·三十三班周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