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诗意地栖居。”一位哲人如是说。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美好到让人失去安全感。怕那只是一个触不可及的梦,一个不切实际的向往。
我曾幻想过,幻想过许多城市的诗意情怀,幻想过它们的气质,它们的故事,它们的神韵。那“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阔大,雄浑而略带悲壮的北方,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水韵古香的温柔清雅的难过,我在梦里遇见过。可当我走近,细听它的声音,却是单调得让人无可奈何。那一座座城市,一样的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霓虹,一样的马路和公园。没有什么了,格式化的城市中,一点点的诗意只能蜷藏在角落里,等待寻诗的人走近。
文化风俗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有温度的,用心去触摸,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名片,“武汉黄鹤楼”、“瓷都景德镇”,甚至包括“长沙臭豆腐”、“葱包桧”等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但泱泱中华,浩浩神州,千年古国,各地独特民俗浩如烟海,但不知道多少在工业的隆隆声中被淹没了,不知道多少在推土机的扬尘中被掩埋了,在它们“逝去”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座现代的、但缺少诗意的“美丽新城”。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应该说,城市化与城市的文化、城市的人文情怀并不冲突。城市可以有高楼大厦,可以有七彩霓虹,但也请留住每一个城市独有的灵性与精神气质。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拆掉老北京一堵围墙,就是扒了我一层皮。”但北京的围墙还是拆了,曾经的紫禁城也不复存在。如今的北京城,除了几处保护文物之外,就是一座“复制粘贴”的城市了。还有徽州,这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终敌不过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让位给了“黄山市”,不禁扼腕。文化的生命力真的敌不过城市化吗?请看荷兰,发达国家之一,但在国际上,它又以“风车国家”闻名遐迩。所以,城市化的发展是不会抹杀城市的精神物质的,我们更应该去关注、保护和培育我们的城市文化。
上海的阿大葱油饼遭停业处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回过头来细想一下,作为一道著名的城市小吃,阿大葱油饼已经常常融入城市文化的血脉之中,为什么这多年来,无人查办营业执照?这就是一种对城市文化的忽视。就算其违法,能不能先督促其补办证照,而不是粗暴地责令停业。法理大于情理,违法自然要按章处理,但在执法过程中能不能多一点点人文关怀,多一点执法的温情?
当我们共同努力,为城市培育一种人文情怀,给文化民俗一点温情,我们才可以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