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站在古战场,骨子里便渗起一股寒意。这里的山已不是山,而是尸骨积山;这里的水也不是水,而是血流成河;那一草一木,更像横戈竖戟,那游雾流云,却似魂魄厉鸣。我看不见古战场的血腥惨烈,时间早已冲刷了一切,只留下石壁上的铭文来提醒游人这里的过往。但我却看不见这里的山青水秀,乱石穿空的美。因为伤痛在提醒我,这里不是胜地,而是枕骸遍野的古战场。战争给这里带来了什么?曾经壮丽的鏖战给这里增添了一份历史的诗情,无数慕名而来的文人在这里泼墨挥毫、凭吊亡魂,这又为此增添了一片人文底色。暴力与文明,毫不相容的冤家,竟在古战场上契合得如此完美。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伤痛,才是这里最应该铭记的。
是的,伤痛。战争会有胜负。有时会带来胜利的喜悦,但这喜悦只是镇痛剂,它没有办法掩饰战争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伤痛,四起的硝烟弥漫着血气,倒下的尸骸,那是战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长眠沙场,含笑九泉。但他们的牺牲对战争来说算得了什么?最终化作报告中一个笼统的数据。报告,此次战役死亡约十分之一。没有下文了,这是他们在历史上能留下的痕迹。历史会铭记这场战争,但往往会轻易忘却他们的名字。对于战争,他们总是太渺小,活着的时候算着兵力,死了之后算着损失。战争胜利了,荣誉属于生者,不过也可以告慰一下他们的亡灵,一个人的牺牲对于战争来说都意义甚微,生与死甚至没有人在意。但对于一个家庭,却是无法承受的伤痛,父母一辈子的爱与期待,终结于那一纸讣告,那一场战争,原本可以团圆的明月夜,却只能孤寂相对,独诉哀情,定好的家常菜,却只能化作奠礼。布奠倾觞,哭望天涯,一行行热泪,一声声呼唤,却再也唤不回。
很多时候,战争胜利的笑声会掩盖伤痛家庭的哭泣。伤痛可以被掩盖,却没有办法抹去。但毕竟战争结束了,它结束了!战争的阴霾散去,阳光重新洒满人间。欢乐的人疯狂庆祝,悲痛的人只能默默舔舐伤口,站起来迎接和平。
和平!战争诞下的婴孩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像在黑色泥沼中生出的绿色的希望的新芽,无比珍贵,引人怜惜。和平可以来自战争,却绝不会喜欢战争。我们可以忍受血腥但绝不赞美血腥,我们可以不惧杀戮,却绝不肯定杀戮。
达臻和平一途,绝不是只有战争一种方式,战争也绝不是最好的方式。矛盾与摩擦加剧,就上谈判桌。没谈成,下来打一架,打完了,成王败寇再来谈,这是一般的政治逻辑。谈判桌上没谈成,休息会儿再来谈,把对手拖在谈判桌上,这是避战派的逻辑,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那是主战派的逻辑。
说到底,战争还是矛盾的升级。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矛盾,以至于不可调和地引发战争?且看战争是“为了占有用武力斗争。”这就很清楚,是为了占有,是人的欲望。贪婪是人的本性,占有,也许是人性深处潜埋着的欲望。每个人都想占有更多,无可非议。由人组成的国家自然也会有这种欲望,都想利益最大化,自然不可避免有冲突。我们要想避免冲突,只有制定出通用的、大家都信服的国际准则,并用它来减少冲突,这是应该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难得的和平年代,但又不是真正的和平。病灶未除,危险仍在。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各怀鬼胎,暗流涌动。这不是真正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休战。维护和平的机制还未产生,我们仍期待着和平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