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绵延

雨后的山林青翠透亮,空气中氤氲着泥土的芬芳,两个姑娘一边艰难地跋涉,一遍拨开丛生的杂草,踏出一条泥泞的小路,泥水溅湿她们的裤脚。“玲,还要走多久啊?”“芳,别急”,玲站住脚,向不远处一指,“看到那面红旗没有,马上就到了。”芳眯了眯眼,又紧跟上玲的步伐。

两个姑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主动来到这个隐匿在深山里的小村庄支教。 玲还记得,两年前她跟随驴友徒步旅行,不料遇上阵雨,她掉队了,慌乱之际,她遇上了正出门砍柴的小男孩,就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热心的小男孩把玲带回附近的学校,也是这样在泥水中跋涉了一程,走到一根笔直的旗杆下,便看到了学校——排平房,几间屋子,她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开心地向她涌来:“你是我们的新老师吗?”她一时无措地摇摇头,孩子们失望地散去了。

小男孩把村长找来,村长邀请玲在这里暂住一晚。玲望着门外像墨一样晕开的夜色,犹豫之时,村长接着说:“你和学校的李老师住在一起,放心,学校里很安全,过会我带你去见见她,你也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玲点点头。 村长看着一屋子有些失望的孩子们,发出了微风一样的叹息声:“孩子们多么渴望知识,多么渴望有一位老师啊。” 玲说:“不如让我来当一次代课老师吧。” 孩子们听到后像旗杆一样坐得笔直,目光再次聚焦在玲的身上。 玲缓缓走到教室前面,深吸了一口气。

玲还记得,这是她第一次讲课,她看着学生破旧不堪的课本,慢慢平复紧张的心情,努力为孩子们讲出生动有用的知识。直到一弯月牙挂上枝头,直到飞蛾在昏黄的灯光下翩翩起舞,孩子们依然目光如炬,眼中燃烧着求知的火苗。 夜已深,玲来到隔壁一间用粉笔写着“教工宿舍”的一间平房,轻敲了敲门,“请进。”声音传来。玲开门走进去,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坐在床上,书摊在腿上,脚上打着石膏。 “请坐,你就是玲吧,村长都告诉我了,今晚就委屈你在这张小床上睡下了。”玲忙道谢,那边又说:“我叫杜娟,孩子们都叫我娟子老师,你也叫我娟子吧。” 玲好奇地问道:“这里只有您一位老师吗?” 她点点头:“来了几个,又走了几个,这里太穷了。我这一摔伤,孩子们只能自习,天天盼着有老师给他们上课。” 这些孩子们都很懂事,知道学习才是走出大山的正路,才是真正的成材之路。

玲脑海中浮现着孩子们纯真渴望的眼,一夜辗转反侧。 两年过去了,玲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小村庄,她总想为她的救命恩人做点什么。她跟好友芳提起这件事,两人一拍即合:去支教,去为村里孩子的成材之路奠基。 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她们走上了这条自己开辟的小路。 远远地就看到村长和娟子老师站在旗杆下远眺,玲感到一种一言难尽的亲切感,她用力挥了挥手。走进教室,孩子们一如既往地热情。 从此,学校里多了两个年轻的老师,学校里多了几分希望,学校里多了一条绵延的成材之路。 日子一点一滴地流逝,整日的琅琅读书声回荡在深山,为山村平添生机。与整日的辛苦忙碌一起来的,还有芳日复一日的埋怨声。“一周没吃肉了,玲我们什么时候能吃肉啊。”“我要洗澡,身上都臭了。”“怎么没有洗衣机呢,洗衣服可真累。”“这些孩子怎么这么笨,说多少遍都听不懂。”“……”芳每次这么说,玲就安慰她一两句,而娟子老师在场时,这些话让她很不舒服。 芳终于爆发了。一个知识点讲了五遍的时候,她的耐心终于耗光了。她愤怒的声音贯穿这几间小小的平房:“你们这些笨蛋,不可能考上大学,就该待在家里种地!”娟子老师和玲闻声赶来,只见学生们的脸上挂满了悲伤与自卑。 “你怎么能这么说!”玲忍无可忍。 “我就是要把实话告诉他们,我受不了这里了,被救的是你又不是我,我为什么在这里受罪!” 芳走的那天,玲和娟子没有挽留,孩子们都站在旗杆下,无声注视着。 “孩子们,你们有能力有资格考上大学,不要被只言片语打败,一切皆有可能,这条路要靠你们坚实的脚步踏出来!”玲看着所有孩子,认真地重燃希望。

从此,只剩娟子和玲与孩子们相互依靠,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学校第一批学生参加高考的时候,握着老师跋山涉水报名后拿到的准考证,孩子们,包括那个砍柴的小男孩,一起坐上了去往县城的车,第一次走上通往山外的大路。 成绩从来不会辜负学生的努力和老师的心血。 村中第一批大学生诞生了。 玲沿着绵延的山路走进大山,她和娟子老师,一同为山里的孩子开辟了一条走出大山的成材之路。这条绵延的山路,从心里一直延伸到天边。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