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城市车水马龙的柏油路上,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繁华;走在田间静谧曲幽的阡陌小道,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质朴。可无论是什么样的路:直路、弯路、水路、弯曲的山路……,再长的路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尽头是哪里呢?天堂吗?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提到,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在路上即是在天堂,多么冷静的思考:仿佛当我们心中有路时,脚下所放置的地方便哪里都是路了。似乎有了那颗北极星,便能穿过鲜花点缀的长廊,让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当心中没有路时,便像那浮云一般没有依托,没有方向的随风飘荡。
你也许会起这样的疑问:若不可以走到天堂,那么天堂此时岂不是一个骗局?请稍安勿躁。基督徒们没有等到耶稣的救赎,可他们在战争中得到了生活的信念;曹家军没有吃到可口的梅子,却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没有到达自己心中的天堂,却到达了生活的天堂,该说是命运的巧妙安排吧。汪国真不是有这样的诗吗: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你走得越远,精神的恒途越是没有尽头。
每个人都在走着不同的路,可能是因为大家穿的鞋子不同吧。大哲学家尼采曾言:“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有的路“一马平川任君骋”,有的路“大路通青天,我独不得出。”毕竟我们无法得知在这条路上与我们同行的是路西法还是加百列。即使这样,遇到“将登太行雪满山”时我们会为自己走上这条路而后悔吗?当然不会!正是有了“十年寒窗无人问”辛酸苦楚,才会有“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意气风发。否则,屈原又怎么说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言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天堂,这毋须怀疑。也许那座天堂担任着某事的承重墙:它可能是家人可爱的笑颜,也可能是自己下一餐的面包。没有谁不向往天堂,可也没有谁能抵达天堂。因为生命的河流有枯竭的时候,精神的恒途没有尽头。若想接近天堂甚至看它一眼,就只有像库尔茨认为的那样: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
因为脚下有路,所以看得见天堂;因为心中有天堂,所以脚下有坚实的路。至于合适的路、正确的路、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你若永远走向它,你便随时都在它的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