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愿请少年游

世间纷繁扰,一书问春秋。君不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君不见昨日临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君不见迎朝阳,踏晚霞,少年披星戴月归;君不见以墨耘,以笔耕,少年坚毅从容。桂花载酒牍案头,书山有路,曲径通幽。书山之路,道阻且长,愿请少年欣然游。

书山有路,其路漫漫,愿请少年耐心求索。求学之路,犹如在塑胶跑道上进行的马拉松比赛,一步一步,踏出的是一条蜿蜒的漫长征途,向闪烁着希望之光的未来踽踽独行;一圈一圈,画出的是一个个循规蹈矩的故事,于循环往复中渐次接近心之所向的理想之地。十载寒窗,是一代又一代人重复书写着的故事。这其间,有人怀抱理想,坚韧不移;有人意志薄弱,功亏一篑。

攀登书山的旅途,充满艰辛的同时,亦有收获美丽的可能。需要秉承一份执着,怀拥一份坚持。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有朝一日“春风得意马蹄疾”自是人生幸事,但最重要的也许是“以梦为马”上下求索时的孜孜不倦,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不忘初心,不惧来路。书山有路,愿请少年坚定而行。

书山有路,道长且阻,愿请少年逆流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是以无限风光在险峰。而通往险峰之路,常常是崎岖坎坷,荆棘满布。古时有匡衡抗穷困,凿壁偷光以读书;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磨砺身心,奋发向上。宋濂为求学“负箧曳屣行于深山巨谷中”,而今贫困山区学子为上学爬云梯、飞索道。

即便生活优渥,可“自我”这个最难以战胜的敌人还是会时时横亘于前行之路上,稍微失神,便万劫不复。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是一种来自成年的想象,心理的重重困苦、失意茫然绝不亚于身体的受难。笼中鸟须得无数次的练习和重复,须得流下三船五车的汗水,才能在获得选择的自由之时向更高更远处腾飞。校外,城市华灯初上,霓虹璀璨;校内,则如围城,隔离出一方静土,困守其中的人坚持着日复一日与自我的搏斗。看似波澜不惊的平静之下,内心实则每日刀光剑影,汹涌澎湃,不断在克服着无数花花世界的诱惑,打消无数次闪过的停留在舒适区的安逸念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与自持并非来自一蹴而就的轻易。求学之路,亦是修身修心之路,愿少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书山长路,孤绝冷寂,愿请少年不惧高处寒。求学之路,看似师友相从,教学相长,同类相聚,实则大浪淘沙,必将面临去粗取精的筛选和承受不进则退的压力。披星出,戴月归,台灯之下,一个人苦苦记忆、奋力思索是常态。每一次的大考,数年的积累在瞬间喷薄而出,面对鲤鱼跃龙门式的悲壮和激烈,胜出者开始新一轮的韬光养晦,蓄积力量;而大多数落败的人只能默默收拾一地破碎,企望着在下一次的比拼中重新改写人生的轨迹。努力,只能以自己的付出衡量;思考,没有别人可以代替;胜利的喜悦,可以有众人帮忙一起分享,而挫折与失意却只能独自品尝,一人承担。

十年的沉默,造就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钱钟书闭门谢客,有《管锥篇》名扬世间。尼采有云:“谁终将声震人间,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如云漂泊。”孤独的旅程可以磨砺出顽强坚韧的心性,耐得住寂寞守得了清冷的人,方能涉险登顶,品书山高处壮美。愿少年,众行远,独行亦不惧。

但纵使书山路长,书山路险,书山路孤,却并不妨碍书山路美,不削弱书山力量之博大。我们在盛唐“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气象中,品味历史的豪迈激昂;于果壳中畅想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的灿烂前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刻入内心,成就了那个独一无二的“我”,遂有人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遂有“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铮铮铁骨,遂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于血脉中流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并非少年意气的夸辞,而是于黑夜之中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灯塔。书山有路,愿少年勇敢行,坚定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