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路上,别样的体验

春路上,别样的体验

——简评《十八岁出门远行》

蒋王中学 高二(7)班 万乐乐

读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我既看到了社会的丑态,看清了人的本质,正如荀子所说:“人之初,性本恶”;又看到了人性的“温暖”的亮色。

这篇小说带有象征性和夸张性。从文中可以看出: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无论人性是丑是恶,我们总会有某个地方,某个能使自己心灵温暖的地方,在心灵深处升起一丝丝柔和的火种。

“走进了下午的尾声”,我一直都在寻找旅店,旅店之悬而未决,令人不可捉摸。旅店的模糊性从根本上带了小说主题的多义性。旅店其实是一种象征,既是指现实生活中给人休息的归宿,又是指人生前进道路上心灵的港湾和归宿。

就在我见到汽车后,为了能搭车,我主动给司机敬烟,表明年轻的“我”初涉人世时,已开始懂得了一点儿人情世故。可当“我”准备上车时,司机却用他那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而且还粗暴地说:“滚开”。等“我”冲他吼了一声后,他却十分友好得看起我来,还亲切地问:”想吃苹果吗?”这让“我”瞬间感到很奇怪。司机的心理“我”根本无法知道,只是从他的话语,眼睛和开的飞快的车速中去猜测他对“我”的真正意图。于是司机的笑,司机的好意,司机的眼神都让“我”觉得不怀好意。但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们彼此都陷入了一个无法理解的怪圈。

小说中最令“我”不解和恼火的事就是“抢苹果”了。一开始,来了五个人,二话不说就搬汽车上的苹果。我拼命地维护着苹果,然而司机却不闻不问反而对我的鼻子被打特别感兴趣,苹果似乎和他无关。我当时就在想他们是不是串通好了的,是不是有什么约定。如果是约定,为什么不和我解释,却只对我拳脚相向。所以我敢断定,这绝对是抢劫。为了使这个疑问更加神秘,作者再三的渲染。这时候,坡上又有很多人骑自行车下来了,还有一些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一大堆人都投入这场浩劫中。当时我就觉得这车苹果是我的,与司机毫无关系。

读到最后,我才知道作者是为了展示这个世界仍是个非理性的复杂的世界,它和小说主人公“我”的单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实地展示了一个初入“尘世”之人所面对的复杂的光怪陆离的世界,表现了“我”面对这个世界的困惑和不解。

作者拥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比如“像柏油马路起伏不定,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一句就写出了高低起伏的马路给我的主观感觉,写出了“我”初次远行时的激动、兴奋乃至飘飘然的心态。而有些句子如“现在我真想搭车,因为黄昏就要来了,可旅店还在它妈肚子里”,还略带夸张,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旅店的那种可望不可及的失落心态。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在结尾部分回叙父亲主动激励“我”外出远行,展现了父亲的睿智,体现的是深沉的父爱,他让我自己走出去接触世界,让我在挫折与失败中成长,以至成熟,展现了一种温暖的亮色。

指导教师:刘玉洲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