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比手法

评“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比手法

高二(9)班 詹璐璐

“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有许多对比手法,这些对比或多或少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对人的看法,也反映出社会问题。

“我”出门前与最后处境的对比。

当得知父亲让我出门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我”犹如一匹兴高采烈的野马冲了出去。在经历了一次社会生存后,遍体麟伤的躺在驾驶室里,充满恐惧。这一前一后内心处境的对比,揭示了:现在许多青年人怀着美好理想,乐观心态走向社会,结果却往往相反。开开心心地出门却伤痕累累的回来。

司机对待我态度上的对比。

当我告诉他我想搭便车时,他对我不理不睬,甚至让我“滚开”。后来在强行上车后,司机和我开始交谈,把手搭在互相的肩膀上,无所不谈,成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当一群人来抢苹果,我被一群人围打得时候,他却拿了我的包根别人一起跑了。

这一串对比突出表现了,司机的现实,我的无知与天真。

在利益面前,司机这类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而放弃那些看似真实的友情。因为他们是现实的,只要对他们有利,做什么事都可以。我则是无知的代表,因为交谈了一些,就跟人称兄道弟,却不知已经中计。最后人财两空,这就是没有社会经验的结果。

一直寻找旅店,最后却躺在驾驶室里形成对比。

文章前一部分,一直在写我努力地寻找旅店,可每次都不成功。没想到,最后驾驶室成了我的旅店。

这些对比都表现出,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利益的社会。以我为代表的青年,怀着伟大的理想走上成长之路,却不知社会的险恶。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