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

盛夏烈阳,虽浸泡在酷暑中却无法阻挡我们一行飞往北京的脚步,就这样,从成都到北京,我们度过了难熬的两小时。

雾霾天气的威力果然很大,再加上阴天的烘托,使得我们所看见的北京城到处都是一片雾蒙蒙的景象。

我们那可爱的导游才23岁,不一会便和我们打成了一片。作为一个“进城”的乡巴佬,我们七嘴八舌的问题使得导游应接不暇,轻松愉悦的气氛回荡在车内。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奥林匹克国家体育馆——奔向鸟巢和水立方。

“比我在图片上看到的大多了~!”,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也是我最深刻的印象。

照相合影是必须的,入内才得以看到这个可容纳10万人场馆的恢弘。现在并没有什么赛事,但是馆内也有许多团队在训练。有幸我们还看到了吊威亚的杂技表演队。

看向头顶,这个巨大的椭圆状建筑的大致形状便纳入眼中。数不清的钢架看似无规则地架在一堆,却又巧妙地承受了巨大的重量,银白色的钢柱纵横交错,不少的空隙又可透风,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建筑精髓和绿色节约相结合的产物是多么的伟大。

到了我们亲身体验的时刻。在这亮蓝色的立方体内,水汽与欢声夹杂,兴奋与激情澎湃,我们迫不及待与水来了个亲密接触,清爽而凉快。哗啦啦的水声激起了我们嬉戏的欲望,在水中追逐确实别有一番感觉,水的阻力似乎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因为兴奋,所以激动,因为激动,所以游戏,因为游戏,所以难忘。

尽管如此,时间的有限还是令得我们意犹未尽,我们得去晚餐了。

我深刻体会到北方以面食与甜食为主的用餐习惯,没有辣味的感觉实在是不习惯。不过抛开辣味的要求,其实也算得上是美味了,至少对于累了一天的我们来说是这样的。

北京之行才刚刚开始,夜了,我们得回宾馆安顿。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们。

圆明园,无法忘记的伤痛,无法掩盖的历史。大热的天,我们面对着巨大的园林,看到几乎占九成的现代化设施,仅存的历史厚重感全部由我们所熟悉的残垣断壁来填补,我们得心依旧冰凉。

愤青也好,沉稳也罢,事已至此,无可奈何。

偌大的前门有一尊巨大的人工喷泉,晶亮的水泛着刺眼的光泽。门口除了木质结构的梁和柱,很难再找到曾经的所有,但据接待小组讲解,与圆明园零距离接触, 此时下定论还为时尚早。我们得边走,边观。

历史的阴霾不能加给无辜的事物,这荒坡野渠的地方,生态自然环境却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与条件,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圆明园观鸟。

对于我们一行来说这些杂七杂八的鸟类,在接待我们的101中学一群学生和家长看来,早就司空见惯,基本上任何入眼的生物,他们都能叫出名字。外行的我们只是看个热闹,人家却把这当成了综合实践。

波光粼粼的“福海”上穿梭者观光小舟,这是圆明园的中心,也是游客聚集的地方。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园内还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抑或说是展览馆。复制的十二生肖铜像静静的放置在那。难得来一次,再怎么说也要有所留念,除了站在铜像旁边与历史的现代品合格影之外,就只得去遗迹保存相对多一些的西洋大水法遗址了。

全是石头,大理石占了多数。弓形的巨大石柱,一列列排布的大理石板,参差不齐的碎石杂草,这就是真实的西洋大水法遗址。早已无水的“水池”被护栏所包围,游人只得站在外边。唔,拍个远景,效果不错(除了摄影和对历史的回眸,它所该尽的“责任”怕也没多少了吧)。白色的,青色的,灰色的,还有个小山坡,旁边还有个遗址大坑,具体是何物我无法阐明,至少它能存在于此,就证明这是历史的痕迹。

园林园林,有园必得有林,诚然,园内一步一草,三步一树,蝉鸣鸟叫不绝于耳。这些静止的艺术和流动的作品,为每一位“凭吊”着和观赏者敞开着大门。观毕,多了一份思想,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

好了,午时已过,我们也饿了。

崇关天险控幽燕,

万叠青山百道泉。

絶壁云霞龛佛像,

连廛鸡黍聚人烟。

元·周伯琦

这里是居庸关。再往上走,就是八达岭---长城最完整的一段。

自山脚而上。长城离我们很近,甚至能清楚地看到上面人潮。激动与兴奋并存,我们加快了脚步。

没有烈日,少了几分炎热。没有雾霾,少了几分神秘。自由自在的,少了几分急促。一阵阵风拂过,清爽而惬意。好一个登山的天气!

我们来到了八达岭。蜿蜒而雄伟的长城就在脚下。 “万里长城,八达岭”让人豪气顿生。

磅礴的城墙坐落在山岩石之上,两侧墨绿色的树又是其最自然的装饰。灰色的城墙上有着无五颜六色的“彩带”,那是正在攀登的游客。

过了安检,之后,我们继续向上走。

越到窄的地方,越是摩肩接踵,但宽松的地方,却又像一个小型的停车场,多数的烽火台都建在高处,许多的游客在那里小憩。

好几处地方,坡度极陡,险些达到了90度。领队见坡势如此,有了放弃的想法。我们想,好不容易到此,怎能轻言失败。我们迅速搭成了一个纵列,手拉着手,费尽了力气,终于把我们那胖胖的领队拽了上来。再加上刚才在缓地的一路小跑,此时我们已汗流浃背。90度的陡坡一旦登上,就离山顶越近,下方的面貌更加清晰,世界就又“小” 了一分。

站在最高处的烽火台,放眼望去,全是绿色的树丛和巨大的岩石。说是绿色的海洋一点也不为过。除了天、山相接一线的朦胧,一切都尽收眼底。

“歇息一会。”领队发出了指令。不过我们这一小群人,兴奋之余丝毫没有倦怠之意。,难得来一次,“不到长城非好汉”。

边走边看,发现了一个正在休息的外国人,我们走上前去。我被选成了代表和他对话。以一种轻松随意但不失礼节的方式跟他打了一个招呼,攀谈了起来。我快速获得了他的好感,经了解,他是美国康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居然是独自一人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不会中文,我们必须全程用英文和他交流。到后来想问一些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却发现无法造句,这可难坏了我们一行人。好在教授就是不一样,明白了我们的意思,放慢了口语的速度缓缓给我们讲解了起来。边讲还边解释一些生硬的单词。最后,我们互相赠送了小礼品,愉快地互相道了“gOOD BYE”。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头,我们一发不可收拾,见到了外国人就去打招呼,还没有碰见拒绝的,这令我们信心大增。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巴西,好在他们都会说英语,“有些国家的老外和我们几个的英语水平也差不多嘛” ,一路下来说得我们口干舌燥,在返回时还听到一个日本人打电话。嗬,这可真是“国际长城”啊!说道后来,见了我们领队,第一句话居然还是英语,还没缓过来呢。这么一对话,对英语语法可能帮助不大,但是我们的单词量和口语都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我后来回家之后才发现的。

八达岭长城,明长城保存最完整完善的一处。有幸我们来到这里,相信有了第一次的体验,再一次就会轻车熟路。

在长城上我们收获了快乐,累了却感觉值得;我们丰富了阅历,和外国游客的对话使我么明白了国际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我们坚持了信念,有了勇攀顶峰的想法,就努力去把他实施,最后这化成了一股信念,强有力地推动,使我们队每一个人都成功登顶。

没有汗水没有付出没有决心没有知识基础,以上皆是空话。

登长城,登上了“不一样”的长城。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