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城市留一点过往的足迹

亲爱的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先生:

您好!

作为太原市的一个中学生,很高兴能看到家乡建设的飞速发展。现在写这封信,是想在您带领龙城发展的过程中,向您提出一些关于家乡建设的建议,希望您能考虑。

我想说的是,请您在龙城飞快发展的进程中,注意保留城市文化的历史轨迹,而不要让它们随风逝去。

非常著名的文化大家梁思成夫妇曾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及城墙而奋力奔走,竭尽全力。他们说:“拆去一座城墙就如同拔去我的一层皮,敲去一块城砖就如同挖去我的一块肉。”他们用一声声竭力的呐喊挽留在繁华新貌中消失着的那一抹抹文化底蕴,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尘烟里追寻着过往。我不同于他们那般被文化之魅力深深熏陶过的长远思虑,却也认同于他们想要追寻过往足迹的一片挚情。我请求您和您的团队,在太原的规划与改造中适当留下一些小街小巷、小店小铺。

那里有城市的过去,有我的童年,也有大家的记忆。

去年,家门口那条狭窄的马路要扩建了,换上城市主干道的崭新面貌。可是,付出的代价是马路边的那些小店小铺只能彻底消失。

深秋落日下,瑟瑟寒风涌动,扑面而来的是凄厉的凉、萧瑟的痛。偶然经过家门前的那条马路并一路向前,我看到的,皆是满目疮痍。如鲜血般狰狞的红油漆在墙上涂抹出“拆”的字样,为这街边的小铺带上定罪的枷锁,粉碎了它们生存下去的最后希望;原本明亮的落地窗已成为了落地的玻璃碎渣,辉映着黄昏的余晖,如同“水晶之夜”后的悲哀景象,匆匆搬迁时来不及带走的东西被当做垃圾丢在地上;挖掘机还在轰鸣着,对那些小楼的颤抖的身躯一次又一次地施暴。随着一声声巨响,它们终于化为了一地废墟,连同我童年的回忆一起,消散了。

我听到了尖锐的哭声、嘶哑的呐喊——是它们?还是我的童年?

记得幼时的夏日,傍晚的欢娱总在这条小街上被点亮。妈妈带我在马路上散步,带我在各个小店铺中进进出出,在平凡的小东西中品味生活的丝丝甜意,在悠悠的岁月之中感受着温馨。那条马路,几乎承载着我童年所有的欢乐,在我如美酒般浓香醇厚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

可是现在,它们不在了。在大型机械的轰鸣声里,在金属力臂闪动着的寒光里,我幼时买过棒棒糖和薯片的小店呢?我幼时买过双双袜子的小店呢?我幼时看过病打过针的小药店呢?我救治过心爱的小猫小狗的小宠物店呢?卖毛衣的奶奶还在微笑着织毛线吗?做甜点的大叔还在微笑着揉面吗?看病的年轻阿姨还会再哄我不哭吗?不,不会了,因为他们生活过工作过忙碌过的地方不在了。

北京已经有过了这样的悲剧。上世纪80年代,一些曾有过文化积淀的老胡同在城市新建中被拆除,而2000年以来,北京依旧陆续有鲁迅等名人故居被拆除或被挪作其它商业用途。就连曾经拼命呐喊与保护过老北京城的梁思成夫妇的故居也在北京一路前进的过程中化作了路边的微尘。拆毁者们只是以为,他们拆除的是一些低矮的房屋,不能比得上高楼大厦的耀眼闪亮。岂知,在名人故居化为废墟的同时,名人大家们辛苦积淀下的文化也在烟消云散。这是民族文化的伤痛。

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楼大厦,不仅仅是高速彪升的GDP。绝不能够在灯红酒绿里的繁华背后,是空洞,是陌生,是多少钱也弥补不了的内心的殇。我们不应该在岁月流转中变得顽固、冷漠,被经济利益所驱,保留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温柔乡,我们城市过往的足迹。

工作顺利!

一个珍惜过往的中学生

xxxx年x月xx日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