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磨坊推出的是原始社会,而机器生产,蒸汽推动的却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一言以蔽之,预言了人类的进程。那穿行于现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大道上。时间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式作中被格式化。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中感叹,现代人已失去从容不迫的乐趣。现代人在光怪陆离的生活中恍然若失。以至当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时,人们皆把一切对现实的不满。对无限可能的向往,化为对远方的狂热。好想一切奋不顾身前行的大有人在。然而,真的唯有诗和远方能解救生活么?多少游客,骑手们怀揣着一处远方。一片诗意,为追寻所谓的理想疲于奔命,把自己在如同沙丁鱼罐头般狭小的车里,涨红着脸听着车里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即便到了心中圣地,即使得到了片刻的详和心境,看似尘归尘,土归土的背后,也不过是黄惑不安的。人们只是把自己从钢筋水泥构造的牢笼中放逐到了远方的孤岛。能够不顾一切的追求诗与远方。本就是只属于少数人的奢侈罢了。更多的人,不过是打着诗与远方的名头。抗着追求理想的大旗,理直气壮的逃避责任罢了。网络上多有个陆文谦进,杨某为。路干线上的独行侠能如此潇洒一走了之而不被世俗迷惑,为了少有人去提及莫老父老母妻子儿女。而如此不停的迁徙于世界各地获得了充足感背后。不过是用今天透支明天罢了。这是一种脆弱的假象。诗与远方为现代人逃避现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出口。只是人类终将面对现实,面对柴米油盐,面对一个要交水电房租的世界。少年爱做梦,但所谓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人的梦,而是数10亿人的梦的集合体。他们互相子挠,互相排斥,。要想梦顺利的延续下去,就要有基本的物质基础。相较于街头巷尾人口相传的前半句。高晓松的后半句就显得尤为默默无闻:"若到不了远方,那就读诗,远方就在脚下。"“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追求理想本没有错宣扬自己热爱生活的背后。也大多藏有一颗麻木漠然的心灵。只是,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言论基嚣而上,甚至大批“梦想青年“付之行动时,我们是否有理由担心即将崩坏的社会秩序?引一句国防部长的发言:“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归家国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