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的中正平和,容忍与真实在这本讲演集里体现的很清楚。因为是学术性质的演讲,就像做学问一样,胡适先生把一个话题婉婉道来。很白话。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见到这样平静的演讲,胡适先生的人格魅力凸显出来。
书中分为“世脉篇”、“同仁篇”,“为学篇”,“教育篇”,“文学篇”。我想从这本书跟我有关的方面说说这本书的好处。
一、治学方法
“为学篇”里讲的是胡适先生自己的治学方法。胡适先生师从杜威先生,先学的农学,后转系,在美国应该受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面的训练。而那时的中国,缺的正是这方面的东西。于是,先生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这个方法是通用的。
在《历史科学的方法》这篇演讲里,先生对比了历史的科学的方法和实验的科学方法的区别。自己因为考研的原因,对研究方法的东西特别感冒,而胡适先生对实验法的理解正是我看的实验心理学方法部分的精义。更有趣的是,在《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这篇里,先生谈了一个“自省”制度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是区分相关与因果关系的很好的例子。
二、中学,大学生活
先生在“教育”篇里的三篇演讲,我觉得非常适合现在的大学生,不管是刚入学的还是要毕业的。先生劝诫学生以个人标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而不要管家长、社会的标准,养成良好习惯,甚而说“后来年纪老一点了,才晓得学问有成绩没有,并不在于读了逻辑学没有,而在于有没有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这里的“逻辑学”窃以为应泛指科学的学术训练)先生还给将毕业的学生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读这一部分,感觉就好像“我的朋友胡适”就在身边,亦师亦友的身份与你沟通。觉得这部分对我弟弟挺有用的,就跟他推荐了这本书。
三、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书里还有些演讲谈到了五四运动以及先生力挺的白话文运动。不过我感兴趣的是先生对五四的态度。先生以为“五四运动是青年爱国的运动”。而这里的文艺复兴,是指广义的“新文化运动”,是有一种很伟大的理想在里边的,即试图以文化运动开启民智,启蒙民众,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先生说,“这样说起来,算是'五四‘也可以说帮助,同时也可以说摧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前做的思想运动,文学革命的运动、思想革新的运动,完全不注重政治,到了’五四‘之后,大家看看,学生是一个力量,是个政治的力量,思想是政治的武器,从此以后,不但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先生,后来国民党改组,充分地吸收青年分子。”因此,先生本希望“二三十”能有成果的中国文艺复兴,就这样被其后的政治运动给打断了。
附录里先生谈白话文学的一段话,我以为同样适用于“中国的文艺复兴”。“但是,除了问题之外,也曾经讨论过,除了白话是活的文字活的文学之外,我们希望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人的文学,不是一种非人的文学,要够得上人味儿的文学。要有点儿人气,要有点儿人格,要有人味儿的,人的文学。第二,我们希望要有自由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