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看乡情
他们一直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曾经有,现在却逐渐变得朦胧,模糊的点点滴滴。 ————题记
外公外婆随我们到城里来也四年多了,仍然丢不掉早起的习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便是对他们一天最恰当的诠释。不管在热得让人叫嚣的三伏天,亦或是在冷得让人恨不得在背上背个像蜗牛壳一样可以遮风的小房子的寒冬腊月,体内形成的生物钟让他们一刻也不得多睡。每天早上都带着一颗生翼的心醒来,开始一天忙碌而又快乐充实的劳作生活。
外公外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生活的村庄既没有莫言笔下高密乡那一大片一大片随风起伏的大红高粱,也没有《山楂树之恋》中像山楂树这样能够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有的只是在袅袅升起的炊烟,用脆喉咙歌唱的鸟儿,还有那背着大大的竹背楼,手里拿着镰刀,肩上扛着锄头在乡间小路行走和在肥沃的土地中辛勤耕种的务农人家。乡间小路看着凹凸不平,走起来却觉得非常厚实,给人心里一种无名的踏实。 小时候,总喜欢去外婆家玩,我到至今也没能探个究竟。或许是喜欢外公用大而有力的手臂将我抱在怀中慢慢的在下过雨后的满是泥泞的路上行走,而我却“咯咯”地笑外公的鞋上沾了稀泥;也或许是喜欢外婆用厨房里那口大铁锅和紧靠墙壁的干燥的玉米杆或是木柴,烧出来的夹杂着一丝淡淡油烟味的饭菜;更或许是喜欢乡下那些叔叔婶婶们朴素简约的穿着打扮和老人家们说话和蔼可亲的语气。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