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条奔流不尽的长河,我们都是在这奔腾流波中浮沉翻滚的沙砾,虽然沉淀,却是历久弥新。岁月匆匆,故道依旧,历史的长河永不停驻,给予我们先祖的启迪。-----题记
活兮莫高窟
中华之历史,大多是在北方所孕育的。位于莫高窟外的三危山,于《山海经》记,“舜逐三苗子三危”,可见它是北方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让这么一座苍老的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回韵之长,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人莫不喟叹天力。而它就这样宁静了数千年。
这里的宁静一直持续到了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樽的和尚,手持锡杖,云游至此。到此处已是黄昏傍晚,他正四顾而望想要找个栖身之所,却看见三危山金光乍现,恍若佛国现世,千佛悦动,诸天神佛皆此汇聚,与西边血红的晚霞遥相对立。
我想若此事为真,那么彼时的乐樽定然是激动万分的,眼前佛光漫天,身后霞彩飞扬。全身上下同时沐浴着自然与诸佛的洗礼,就连手上已破旧的锡杖似乎也变得剔透晶莹。这时的天地间,是没有声音的。等到四方光霞暗淡,重重的暮色又压在了这大漠黄沙之上,一切又归于沉寂。
亏得当时信士不少,且也有富余。乐樽在不久后就开始了对于莫高第一窟的修建。不久新的窟洞渐渐多了,又迷于他的奇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草芥,纷纷前来拜谒祈福。从此,这里就离不开斧锤的叮当砸声,就注定和这历史合流,与这文化同栖了。这沙漠深处的小小陡坡,在雕刻艺术者们的手下,肆意吸收着艺术浓浓的才情,原本孤零零,空荡荡的地方,瞬间被充满,随时待绽放。
细细想来,若是抛去奇遇,乐樽究竟为何独选此地。远离任何一座人口聚集的城市,远离任何一处鼎盛繁茂的中心,它因华美而矜持,更因富有而深藏。或许是对的,因为它让每一个朝圣者,都得用那长长的旅途,来
[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