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守候,但是在发展如此之快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在努力奔跑,他们却不曾记得那些值得我们去守候的东西已经在不经意间被他们遗忘在风尘之中,但也有少数人宁愿停下脚步,静静地,守候心中的那一缕炊烟。
提起东晋诗人陶渊明,大多数人都知道他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一篇《桃花源记》,倾注了诗人毕生的幸酸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也曾为官数载,但因为受不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最终辞官归田,不再过问世事。在为官期间,他也曾发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感叹,表现出了他坦率的性格。在他做官的13年期间,他时而出仕,时而隐归,然而全都彻底失望了。这13年来,对他来说,是一场迷梦,好在迷途知返,他感受到了那叮当流淌的溪流在呼唤他,新枝在向他招手,乡邻在向他微笑。等待他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隐居生活。田园风光,是如此美丽宜人,欢乐的鸟叫,和煦的春风,都给他的感情镀上一层愉悦的色彩,复苏了那一颗变得麻木了的心。他就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中,守候着那一缕炊烟。
汉初的“商山四皓”,他们分别是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已经看穿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他们宁愿长期隐居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久闻其大名,请他们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诗:“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这是一种多么淡然的生活态度啊,他们也许是淡泊名利,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紧张生活的一种回避。他们“伴渔樵。苫茅舍”,与自然的亲近,得到的是一种自在人性的回归。
由此可见,对这紧张生活有一种淡然的态度,会是多么有益。也许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一袖清风,两耳清明,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那种回归自然的心态,学会放弃紧张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就可让生命之花也可在紧张生活的田野处处开放,让那颗守候曾经炊烟的心重新回归。
一份回归自然的心态,就是茫茫沙漠中的甘泉,给前行的人以沁爽;是烈烈夏日下的清风,给前行的人以清凉;是寒冬酷暑中的火把,给前行的人以温暖。
学会回归自然,学会在紧张生活中放弃,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自由,更是一种全身心放松的美丽,缕缕炊烟下期盼美好永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