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的信仰

早上醒来,满世界都是杜甫。2012年距杜甫诞辰整整1300年,可引入视野的“杜甫们”并不全是为了“纪念”,而是恶搞。瞧瞧,杜甫扛着枪,杜甫打着篮球——不变的只是他脸上悲怆的表情,可是这更平添了几分搞笑的趣味。“杜甫很忙”像是一场风暴,席卷了各大网络平台,全民大联欢,转载图片,更可以自己创作,硬生生把杜甫推向了所谓的时代潮流,成为一个卡通人物。

这一场风暴,势必引发一场大讨论。不必说,会有专家指出:这场风暴表现出,恶搞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在节奏加快的时代下,抒发压力的一种途径。也会有学者表示愤慨:杜甫是一个严肃的历史人物,中国民族的脊梁,怎么能对其进行没有原则的恶搞呢?还会有网友调侃:拜托!恶搞而已,玩玩而已,何必上升到这样的高度?认真你就输了!

且不说杜甫很忙,杜甫之后的人们更忙。人们在实践之后纷纷思考:“杜甫很忙”到底蕴涵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杜甫很忙”——不过又是一场炒作而已。

中青报的一篇社论《“杜甫很忙”风靡互联网:一场快闪式网络狂欢》,从网络传播的角度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文章说:“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而事后证实,这场网络风潮的背后是专业的公关团队策划,国内著名的营销人士薛永昱便是策划者。薛永昱坦言,“杜甫很忙”这组图片大部分都是出自团队成员之手:“这是我们帮一个博物馆做的策划,想引起更多人对那家博物馆的关注。”

尘埃落定,显然杜甫在1300年后的突然蹿红,绝不是因为某几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由于一个专业团队的“良苦用心”。面对各方的质疑,薛永昱觉得“不必上纲上线,让大家回忆一下学生时代,没什么不好”。这是一种颇为轻松的态度,因为作为一个商业团体,他想要吸引人眼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我们确实忘记了那个站在历史舞台上已千年,渐渐被时代的浮华掩盖了的杜甫。杜甫是谁?这个问题没有人不会回答。可是细细咀嚼这个名字,你又会感受到一股陌生的味道袭来。1300年,杜甫离我们太远了!

杜甫生活在唐朝,杜甫更生活在小学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我们背诵杜甫,但从不体味他的情感、他的思想,流利的背诵不代表我们熟知,这只是一种教育压力下的条件反射。杜甫存在于老师的教案里,却消失在我们日常的谈论中;杜甫的形象不再让我们肃然起敬,却让我们拿起圆珠笔,涂涂画画。炒作团队恰恰就是利用人们对杜甫的这种别样的“陌生”心理,炮制了这场网络闹剧。

我们根本不认识我们画笔下的杜甫。

一场关于杜甫的闹剧的确应该敲响我们的警钟。这关乎教育方式、道德标准,更关乎于我们自己。从小到大,课本总是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浓缩成课文教给我们,但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由于对现实的厌烦,往往会轻易地将其否定。这种否定,就是用戏谑的方式涂抹历史本来的面目。

娱乐至死。随着代代累积,年华流逝,我们失掉了精神支柱,忘记了作为一个人的根本。人应该靠什么活着?怎样活着?也许现实的重压之下,人们更倾向于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可是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们更应该在内心保有一份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是严肃认真的信仰与原则。世界需要颠覆与重建,但人的精神需要永恒的支柱挺立。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