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高考“狂”

我国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在层层解剖、削剥、透析整个封建社会之后,看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却满脸写着“吃人”二字。而那天我突然从垃圾一般的习题中被吵醒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那些纸上满满写着“高考”二字,叫人恶心得想吐。我想我应该有着和鲁迅先生一样的大智慧,不然我怎么会和鲁迅先生一样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呢!而这一点从我敢在这个别人在拼命的时期我却在蒙头睡大觉同样可以看出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喜欢用独木桥的说法象征高考,而高考这个前世为“科举”的小人,只不过注册了另一下名字,就存活了几千年,起源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祖宗十八代。而几千年来,中国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到那场生死竞争的时候,大家就一拥而上,谁管谁掉下去,反正死的不是自己,在别人看来,无所谓输赢,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人的没有素质。因此,独木桥的说法虽然偏激了一点,倒是准确的很。

社会上有一群从骨子里叛逆的人,他们不过因为年轻就被当作无知,一个力求改变高考制度的声音确实是渺小,但是许多许多的人在一起,就可以很大声,尽管他们大部分都是微不足道的。两种声音并存,虽然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但是注定有一种必须要消失。我们不能否定考试的全部,但是可以力求改变的更加完美的,我们就不该让它一直存在,总有个地方要先开一个头,才可以有故事可以发展。

既然谈到高考就不可以不谈到写作文,记得某次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在上面语重心长的谈论如何在考场上写能够得“多分”的作文,并用彩色笔给他的课程定了一个响亮的主题:55分钟锁定50分作文。接着如黄河泛滥,滔滔不绝的向我们传授经验,却决口不提他当年考试的事。我听到昏昏沉沉时候,他的一颗唾沫不小心砸到坐在第7排睡觉的同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高考的时候他再争气考个北大或是清华,没准这时候他已经是中国外交部部长。而布置作文作业的时候,每个同学已经必备了一本素材书,考试的时候,我们比的已经是谁买的素材多了。千古文章一大抄,抄久了就每个人都一样,不要标新立异,不要大胆尝试,要标准,其实哪里有标准。“不要像韩寒一样写文章”,是一个标准吗?曾经在杂志上看过一句话,忘记是谁说的:就像蒸面包,一屉一屉出来,一个摸样,就算有人才,也会被埋没。但是,我不想做面包,无论写了多少的华丽的词还是写了一整叶的废话,我只想写我所要想的,所要说的话,这才是作文。

我用一整夜的时间写了这篇文章,但是写完的时候我发觉想这些没有意义,明天晚上还是要熬夜读书,还是有做不完的试题,考试确实是一种残酷,我只希望高考的前一天世界突然末日,但是这样似乎对所有的人都不公平,我只知道,有高考一定没有世界末日,有世界末日一定没有高考,这是一种充分不必要条件。世界末日别在考试后来就好了,之后谁也管不了谁。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