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圆融

自古便有说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然个中深味几许,权衡把握,只留待个人去勘破。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领悟是人类探索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循序渐进后的必然所得。人们从个人天地走向社会后,在发现了个人与集体的从属关系后,迫切地维护其个人利益并探索其社会性,从而便发展出个人原则和社会规矩。而方正圆融的处事态度正是将个体性与社会性、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秩序的诉求熔铸于一炉而形成的普适于社会的思想共识。“方正”是个人底线的量尺,“圆融”是人与人交往的载体和独步社会的通行证。

“方正”强调为人有棱角,社会法制有棱角。苏子诗云:“我本麋鹿性,谅非伏猿姿。”如麋鹿般洒脱随性,而不献媚权贵,这是苏子的底线,亦是他的棱角。“方正”的处事原则亦可见诸历史长河的点滴。它是亡国危机下知识人的满腔悲慨,牺牲进取;是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魏晋文人风骨;是一曲长歌怀采薇……方正同样指制度透明平等,裁判公正。“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方正的规则将所有人拉到一个统一平直的起跑线和笔直的赛道上,让秩序成为环境底色甚至人性自觉,从而建立文明和平的世界脉络。

但历史的车轮从不会是方的。“圆融”便是要求人们磨出一个曲面,从而减小接触时的阻力;撒出一个网,包罗矛盾的突出点。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在中国黑云压顶的时刻,留下了一片河汉灿烂,正是因为它形成了“如云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的教育和研究生态,在各种力量的挤压中努力维护着自由宽容的学术氛围。联大更就是一个在挺立民族主体性的同时保持接纳世界的开放姿态的抗争史,它自由之思想、自由之争论,与积极汇通中西、讨论国际学术成果的氛围,无形中给联大人和联大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增大了曲度,使学术思想日臻全面完美。

正如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杂技十分困难一样,能够保持方正圆融的心态也十分难得,很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只有时刻掌着舵,控制着规、矩、方、圆之间的平衡,才能进退自如。

要让规矩立得住,转得动,便是它能够适应条条框框,普适形形色色,找到方、圆之间的支撑点,维护原则与包容之间的张力,真正做到方正圆融。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