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等待
江苏省黄桥高级中学三15班 余生龙
小时候,村庄的路口,那棵老柳边。记忆中,那里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拄着拐杖,任微风扬起她散乱的银丝,佝偻着身子,却依然如雕塑般伫立。呆滞的目光中,眺望着远方,似乎在等候那远方归来的人。
老奶奶告诉我,她在等她的儿子。
那是抗战中的一段岁月,日本鬼子在中国土地上肆虐残杀。而她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己十七岁的孩子送入了军营,当年也是在那颗老柳边,她轻轻地抚平了儿子衣服上的皱褶。村中的老叟都过来震惊地问她为何如此狠心,要将她的儿子送上战场。而她,却挺直身:“我的儿子上前线是为了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
众人离去,他忽然感觉到一阵寂寞,没有那壮实的儿子陪在身边,他只有自己一个人料理着这个孤零零的家,恍惚间的后悔被她掐灭,她却只有常常孤零零地做在自己的板凳上。等待,有时她到村口去等待。时间长了,有人就说,她的儿子不会回来了。但她就不相信,还是在村口,家门口等待,别的人家都为她的行为深感震惊,但她挺直腰身,似乎在大声宣誓“我的儿子会平安回来的”。
她就这样等待着,她会为那远方传来的炮火声而揪心,她会为村里人谈论战事的顺利而高兴。
她有时会蜷缩于破屋中想念儿子,有时会为收到儿子的信而紧张万分。
就这样,五年,十年,二十年,四十年,……。如瀑黑发变为花白又变为雪丝,他的儿子始终都没有回来。
村里见多识广的人,打听到她的儿子牺牲的消息,她的世界轰然坍塌。
风吹雨打,她每天清晨都伫立在那棵老柳边,眺望远方,村里的人看到,也只有无声的叹息。
阳春三月,洁白的柳絮飞舞,但那次却化成枯白的纸钱在空中飘荡。她倒下了,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灵魂在人间彷徨,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她的身边。一行老泪,拆成两行,最终永远定格在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周围是一片的哭声。
人们在那年轻的烈士遗像后发现了几封早已泛黄的书信,“娘,军队里伙食可好了,将来我要带许多回来给你。”“娘,今天跟鬼子打了一场仗,我们班新来的几个中有人牺牲了。”“娘,上次跟鬼子拼刺刀,把手砍伤了,你别担心,我会平安回来的。”“娘,我们准备跟小鬼子打一场大仗,打完后我就可以回来过太平日子,等我……”。
再看那遗像中的青年,人们的眼神中似乎多了一份坚毅。
他们是兵,他们只是广大劳苦人民的骨肉,他们又是是脆弱,但是正因为他们心中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他们将自己百炼成钢,烈火会将他们和中华民族的精魂铸成一把锋利的宝剑,狠狠地刺穿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他们是普通人,只是普通人的儿女,然而战场上流血的是成千上万的他们。他们和他们的背后的人组成了中国的脊梁。
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即使匍匐,他们也要把目光投向那胜利的远方。
恍恍惚惚,九三的那次阅兵,我仿佛看见了那位出征的青年,踏着坚毅的步伐,正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
恍恍惚惚,那棵老柳旁,我仿佛看见那蹒跚的身影,向远方凝望。
远方,走过一排坚毅的战士,一位青年向她挥手。
本文是想参加第十八届作文大赛的作文,从未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