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卷:探究之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早在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就发出“天问”的质疑,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意识。现今我国也在大力提倡探究,可由于种种原因,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究竟是怎样的探究之殇?

探究之殇,来源于学生普遍缺乏探究精神。如今的学生,大多习惯奉行“拿来主义”。课本上的知识,从老师那儿拿来,从教辅资料中拿来,可从来不懂“绝知此事要躬行”。他们厌恶冗杂繁琐的的探究过程,担心自己会浪费时间……于是,探究过程便渐渐流于形式!外国人嘲笑中国学生“高分低能”,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问题。

探究之殇,来源于部分老师缺乏责任心。一次探究活动,老师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正是由于这点,部分缺乏责任心的老师不认真组织,使探究流于形式,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再加上某些教师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探究的重大意义,也就随波逐流,让探究活动名存实亡……久而久之,探究之殇也就悄然无息出现了。

探究之殇,来源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虽然我国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各种先进的探究设备如实验室、机房也在全国普及,可由于探究活动并没有纳入考试项目,学生老师们对探究活动也就不加重视。在急功近利的当今社会,分数是学生、老师们一切活动的导向,对考试分数没有联系的探究活动也就流于形式,致使探究之殇的出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消除探究之殇呢?我认为,教师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究热情;学校应唤起老师们的责任意识,为他们在组织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撑;此外,国家教育部门应完善相关制度,使探究活动深入人心。

我们应继承发扬古代传承下来的探究精神。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探究之殇必将离我们远去!

作者:一考生来源:《语文报·高考版》2014年10月作文专号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