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秋日的午后,天空如洗,温一壶清茶,翻一卷诗集,黍离之悲音仿佛穿过历史的长河,直抵耳畔。诗经时代距今已然数载,可战争的阴云依旧笼罩在千年后的天空,让人不禁唏嘘,触发无尽感慨……
打开书本,回望历史的天空,硝烟滚滚,枪炮轰鸣。六十多年前的一幕又现眼前——
中国,东北某村庄,烈火熊熊;苏联,斯大林格勒,硝烟涨天;法国,诺曼底海滩,血肉横飞;凄厉的轰炸,遍野的哀号,刺眼的鲜血,倾颓的房屋……
废墟中无助的孩子声嘶力竭地哭喊,这哭喊能撕碎人的灵魂。他似乎在呼唤战场上生死未卜的父亲,呼唤空袭中肢离破碎的母亲,对家庭而言,战争夺去了全部。
战争!战争给世界给人民带来的是毁灭性的巨变,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心灵的摧残!
合上书本,心乱如麻,久久难以平静仰望同一片蓝天,立足同一块土地,呼吸同样的空气,感受同样的友爱,为何要彼此杀戮,在杀戮中远离安宁,远离和平,远离人性呢?
细细想来,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惨烈的战争与流血,都伴随着文明的发展和转型,都伴随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都伴随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
近代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中国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如今,“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声音。但是,世界许多角落还有硝烟和杀戮,许多角落仍有不和谐的存在。如何守护今天难得的和平生活,如何展望全人类的和平未来,德国人的真诚、忏悔,各国人民的宽容、谅解已经做出了最好的指引。
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向百万犹太亡灵真诚忏悔;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因此赢得了法国的宽容,为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础,也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施罗德给俄罗斯报纸撰文,对纳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俄罗斯及其他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
一个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的民族能得到所有人的宽容与谅解,彼此间忘记仇恨、铭记战争的伤痛,就能够共同努力,让惨痛的历史不再重演,让社会文明的天空不再黯淡。在新的世纪守望和平的家园,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p right;">孙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