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土壤

简静的岁月里,许我执笔,蘸心上的水泽,写一段好山河,寥寥的对着天空仰望,清浅着若隐若现的中华土壤。思绪跳转,高悬于两千年华夏文明之上,俯瞰巍巍华夏之地,领悟先哲灵感迸发之源…..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冰城到‘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遥绕白萍’的温婉水乡;从‘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碧浪冲天到‘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骇人荒滩;中国文脉之灵感,依然立于这片灵感的土壤上。南望,汩汩汨罗江让屈原迸发出灵感,爆发出‘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千古绝响;北寻,稳健泰山让孔子迸发出灵感,吟咏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醍醐灌顶;西探,肃穆边境让一代名将迸发出灵感,呼喊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绝无仅有。没有巴比伦的残忍,没有卢克索的神威,没有恒河畔的玄幻,这片厚重的土壤,独开辟于天地之中,孕育国学之灵感,创新民族之情愫。

执笔凝眸,沉思千芸,我在段落间辗转游弋,删了又减,独担心那朵清浅的文脉之花在我的文字里绽放的不够绚烂。时光盈然,年华似水,在泱泱中华民族崛起之际,新一代中华少年更应承担起文化复兴之大任,在这片灵感的土壤上,以先哲之悟为基,创新国学之涵。

少年,乃一国之本,一文之基。若与创新中华文明,必始于少年,叩问心门,何为创新?

于其身,不仅是有‘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志向高远,更是要有创造性学习,创新式成长的经天纬地;于其家,不仅是有‘勤俭持家’的敬老爱亲,更是要创新这一内涵,品味责任真谛;于其国,不仅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匹夫情怀,更是要创新这一理念,开放包容,振我中华。

从当代文化圈的吵闹和装扮中逃出,滤净心胸,腾空而起,徘徊于中华文明土壤的苍穹之上。立于齐鲁大地之上,口诵心维,让仁和之壤予我灵感,创新‘仁义待人,俭以养德’之论,建设宗法文明中国;站于陕甘山脉之巅,涵泳优游,让革命之壤予我灵感,创新‘保我国土,捍我共和’之说,建设和平强大中国;攀于京张铁路之端,天马行空,让自强之壤予我灵感,创新‘不空不松,从严以终’之言,建设科技尖端中国,挺于华夏之地上,热血满腔,让博大土壤予我灵感,创新我中华文明。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摘一朵天边流云,赴一场山高水长,于我泱泱华夏之壤,溢我灵感,创我华夏少年新文明!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