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土地

守望土地土地,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存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而中国人对土地的追求,世世代代从没有停息过。对爷爷来说,乡村是爷爷的根,诊所就是爷爷的魂。2014年,已过耳顺之年的爷爷关闭了诊所,结束了自己的行医生涯。看着爷爷憔悴的背影,我不禁潸然泪下。爷爷舍不得,在这片土地上待了一辈子的他,自己是一个村医这个观念早已深深扎根在他心中的那片净土。他想一直坚守在这里。时光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爷爷是那时乡下少有的大学生,后来学了医学。毕业后在村里开了一个诊所,也就是这个小诊所,成为那个年代十里八村民众唯一的就医点。而爷爷也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称呼:村医。自己从小就在爷爷身边,那时不明白自家大门的白墙上为什么有一个大大的红“十”字,疑问和我一同在药铺里长大。后来明白:那红色的十字,是诊所的标志。夜晚的红十字和屋檐下的白炽灯交织出微弱的光。也正是这光,让爷爷守在这片土地上,一干就是一辈子。那片灯光,成为了村里夜晚的标志,走向健康的灯塔。风去雨来,童年共几载春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辆大梁自行车。十里八村没有不认识那辆自行车的,爷爷经常骑着它出诊。看到车子停在路边,就知道王医生在。它似乎被赋予使命,承载希望,送去健康。而爷爷把看病也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这种干一行爱一行,恪尽职守,乐业敬业的朴质精神,也深刻影响着现在的我!其实在爷爷身上,学的远不止这些。很多东西,爷爷从来都没教过,而我却全都学到了。爷爷在县医院认识不少医生。他们跟爷爷年龄相当,只是在年轻时选择了去县里发展,现在都有了编制,每个月几千元的退休工资。而守在基层一辈子的爷爷如今却没有那待遇,看着爷爷已经老去的面容,我至今都没问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去县医院。差别爷爷心里明白,现在也没必要再问。风烛残年,人生又怎能重来。在对基层的坚守面前,又怎么言对错。前段时间,爷爷的《乡村医生执业证明》换了新本,我去代领。听说往后每个月会有几百元的补助,我打电话告诉爷爷,爷爷很开心的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我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去年过年,爷爷又一次对我说:哪一行都有失传的,唯独医生这一行没有。你们几个就数你文静,将来学医吧。学精点儿,去大城市发展。我忘记了这是第几次这样对我说。在基层坚守了一辈子的爷爷却期望我继承他的行业走出去。或许,他的这种期望,不仅是对我的期望,更多的是对医生这个行业的期望吧。百万个像爷爷这样的人,钩织着中国几亿农村人口的医疗网,为他们提供着最基本的健康保障。不忘初心,有时候我更感觉他们像人力车夫,服务大众,推动着中国基层医疗体系的前进。或许留住他们的原因,就是他们脚下踏着的这殷实的土地。这是他们的根。他们像个战士,守护着中国几亿基层民众健康的大地!而我也正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接受教育,汲取知识。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也在这片土地上长大。而我将来更想投身于这片土地上,去建设它,改造它,让它变得更好。用对它更高的期望来坚守爷爷曾守了一辈子的这片土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