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轻物 永言孝思
——孝道之路
是人类永远的话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实现“中国梦”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公德之路,孝道先行”。孝道是生命中永远不可或缺的一道至臻至善的品行。
再看“教”字所诠释的深刻含义:“教”由“孝”和“文”组成,意含若没有孝,教就失去了意义。《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育的源头,故为“不孝不教”。也就是说一切政治制度、社会礼俗,也包括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置根于“孝”的基础上。这是孝悌的意义所在。所以,和谐社会离不开恪守孝道。
如何孝?永言孝思,重情轻物。
尽孝是种境界,是种美德。所以,当教育子孙必须行孝,且将孝道代代相传。尤其在今天共享人生出彩的大好机会,人们疲于工作,努力抓住机遇。更不可忽略了孝道,这条非常重要的蒙福途径。古有每天“朝仰暮敬”向父母请安之礼。现代文明,去除了这些凡俗礼节。但每天祝福父母,看看父母的需要,身体状况如何。这个“道”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剪除的。
因缺乏孝思时代衍生了啃老族,月光族。他们不解父母之忧,更难体谅他们的难处。若永言孝思,就能时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我妈妈虽然残疾,举步维艰,但她却能日夜陪伴外婆。看外婆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嘘寒问暖,逗外婆开心。我知道妈妈常在孝思里。
有儿女相伴的父母实在是幸福的。但事实上有很多老人在翘首期待与儿女聊天一起吃饭,这却成为奢望。有人对宠物远远好过对父母。每日遛狗,却不愿陪父母亲散步。此等人缺乏孝思。
古代有太多感人的孝悌故事,如“卧冰求鲤”,“吮毒救父”等,虽说现在科技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足了,不需要“卧冰”与“吮毒”如此孝亲,但这个“孝”与“道”是永远都不能改变的。我们要“永言孝思”。
孝是一种态度,对父母的教训要接受、心意要体贴、健康要留心。尽孝既天长日久,又只争朝夕,是不能等待的。长辈健在的时候要多多的孝顺,给他们好的生活,尽可能吃好穿好,有病及时地治疗,使其居安食美,心畅神爽,颐养天年。行孝要及时,厚葬不如厚养。“子欲养而亲不在”,就是在提醒我们及时行孝,父母亲是世上独一无二,无人可代替,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所以,应珍惜每一次与父母的共处,免得“爱得太迟”。
最大的最好的服侍就是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个陪胜过物质的供应。很多的老人就是因儿女少对他们说话而提早进入老年痴呆的症状,或得忧郁症。虽然你供应父母衣、食、住、行样样不缺乏。若他们不高兴,没有喜乐,也是等于零。有一部《科学养爹》的电影,一天一只王八,天天科学检测,但老父亲却每天如坐监牢。怎能使年老的父母快乐呢?陪伴父母是人之常情,更是美丽快乐的尽孝方式。陪伴这份情,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孝顺,孝顺,顺者为孝,尽孝首先应包容和尊敬老人所有的生活习惯。随着逐渐衰老,他们做事的习惯和方法,可能也不是太得当,在生活中做出好多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不该做的事情。但我们爱他们、敬他们;不藐视他们迟钝缓慢、不嫌弃他们老弱无能、不以他们为拖累、不以服侍他们为麻烦,听得惯他们的唠叨。并让他们知道你因他们的长寿而欢喜。说到底孝不但是给钱给物,重的是这个情。
孝道是世间最长最美的路。我愿意在弘扬时代主旋律中,遵行孝道,实践“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