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爷爷端着刚泡好的茶,轻轻地呷上一口,眯上眼睛慢慢品味,那种定格在我记忆深处的惬意神情一直难以忘怀……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每年新叶初出,爷爷都会踏着溢着茶香的郁葱青翠去邓家茶厂寻早春茶,备好一年所需的20斤茶叶。 我的家乡宜宾位于锦绣天府南缘,金沙江,岷江“从宜宾开始叫长江”,自此浩荡东流。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下了“大江边,有一座美丽的大城市”描述宜宾当时的美丽繁华;秦时修建的五尺古道不但成为沟通川滇缅印最重要商道和后来南丝绸之路的基石,也让宜宾茶史有了遥远的开篇。
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名酒五粮液故乡宜宾地处北纬28度,独特的地理位置、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常年云雾缭绕的高山,使得宜宾最适合种茶。这里每年新茶采摘时间都比中国主要产茶区提前30天左右,有“早茶之乡”的美誉。 年夜饭后,一家人围着火炉,泡上一杯娇嫩翠绿的新茶,在新旧交替的钟声里品味茶的馨香、聆听春的足音,是多美妙的温暖。 制茶人邓爷爷是新中国第二代茶人,先后在供销社和一个产茶乡镇从事茶叶生产收购工作,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邓。上世纪90年代,邓爷爷自己种了茶田办起了茶厂。为了保证茶叶品质,他用一个茶人质朴的良知坚守茶叶的生态发展之路,每年都会迎来不少外地的茶商和我爷爷这样的铁杆粉丝。 爷爷和邓爷爷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友情,每年早春寻茶制茶成了这对老友多年共同期待的聚会。立春前几日,邓爷爷和妻子就忙活起来,打扫厂房、检查机器电路,添置采茶制茶工具。
一个月前用生态猪肉新制的香肠腊肉原本挂在车间,邓爷爷说怕与新茶串味,也全部放入了冰柜。邓婆婆还专门缝制了几十个白布袋子,用来装新采的芽头。 邓家茶山在离茶厂30公里外的胜天镇大红岩,与有名的“流米寺”相邻。早春时分,三分春色、两分茶芽、一分流水,高山云雾、山涧泉水,是天赐的茶树生长地,也是宜宾绵延近一百万亩茶山的缩影。山上溪水清缓、林密草茂、鸟鸣清幽、空气里溢满草木的清香,古老的桫椤树生机勃勃。 立春,这个节气不仅是天文意义上春的到来,也是制茶人邓爷爷最期盼的时节。2月6日,心急的邓爷爷要采茶了。他起了个大早,当时天空还飘着毛毛细雨。天色大亮后,他站在茶山望着雨后的茶田,由于秋季专门组织投入大批人力施过农家肥,一行又一行从浙江引来栽种的茶树早泛着青碧翠绿,春芽带着水珠眨眼间悄悄长出,满山都是待采的芽头。 邓家的茶厂规模不大,平时就是邓爷爷他们夫妇和邓婆婆的表弟、表弟媳一同经营着。上山采茶忙不过来便请人帮忙。好在山脚下住着几十户人家,壮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妇女就成为采茶主力。每采摘一斤鲜叶,有45元的收入。 由于早上飘了雨,邓爷爷他们在接近11点才开始采茶,其实这是最理想的采茶时间。30多个老乡欢声笑语采茶忙,上年纪的婆婆们还戴上老花镜认真摘取芽头,生怕弄伤了芽儿。一天下来,这支队伍采了鲜叶55公斤。邓爷爷说,今年是暖冬,应该有超过500公斤的芽头。这批早春茶卖出后,过些时候还要采摘大量的一芽二叶制毛峰,这才是他们茶厂的主打产品,也会带来不错的收益。 2月8日一大早,邓家老厂房的灯便亮了起来,这是邓爷爷在准备制茶了。每逢做茶的好季节,茶人都要忙上一个多月,而每做一批茶,通常要进行24小时的劳作。 进入绿茶制作关键的“杀青”工艺后,邓家厂里的两对夫妻便忙碌起来。他们戴着口罩守候在杀青机器的出口,就像等待着自己家孩子的到来。
邓爷爷一边高喊“温度要调到200度”,一边捧着新出来的芽头闻上一闻,脸上盛满了笑。邓爷爷的手机不时响起,通常是买新茶的顾客。这时他便放下手中的活耐心回答“我今天要制一天的茶,忙得很。我这边坚持生态种植产量不多,这次成品就只有15斤多一点……” 这天制作的是竹叶青类芽茶,外观成扁平光滑条型,干茶色泽嫩绿油润。在完成揉茶、打磨工序后,进入了手工操作的提香环节。这是一道最重要的工序,今年的茶卖得好不好,全在于邓爷爷这双手。 只见邓爷爷娴熟地用手一边测试炒锅温度,一边将茶叶入锅双手翻炒这全凭制茶人的经验感觉操作。火候到了,他便用专用鬃毛扫帚将绿绿的茶叶潇洒地挥入簸箕中,顿时飘出缕缕茶香。随后,在一旁的邓婆婆将茶叶分拨到玻璃杯中,倒入烧开备用的山泉水。随着杯中一片片条型茶叶沉沉浮浮,茶汤逐渐变成了淡淡的绿色,缕缕带着淡淡甜味的茶香慢慢弥散开来…… 傍晚时分,爷爷将邓爷爷家的两斤首批春茶小心地放入包中,心满意足地回家。那个春节,我们家在氤氲的茶雾和淡淡的茶香中度过。我还期盼着来年跟着爷爷再去寻茶。可就在那年夏天,爷爷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而今的我,无论闲适还是忙碌,都会寻空泡上一杯茶,学着爷爷当年的样子轻轻地呷上一口,在茶香中品味过去的时光……
蜀江水碧,蜀峰青青,古老的道路,送走了周秦汉唐,流淌着历代茶香。每年第一杯春味都从宜宾邓家茶山传出,顺长江,沿古道,唤醒着每个爱茶人又一年的激情。 我告慰爷爷:扬子江中水,邓家早春茶。四川省
成都七中林荫校区高三13班周琬霖电话1338839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