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如饮一樽浓郁的酒。入口麻木,咽时凄苦,余味却醇厚清幽。倘若因苦而停盏,不得醇厚清幽之余味,做人则实在无趣。人,应当有所追求,有所担当,此为人生行途之道,行有道,方能达天下。
人生行途,需有不卑不亢,不骄不馁的品性。《周易》中曾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于荆棘丛生中持有破茧成碟的信念,方为君子。司马迁因仗义执言惨遭宫刑之大辱,但他不曾退缩。尽管身陷囹圄,但他没有视其为人生终点,在如此悲凉的境地,仍心存执念,终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遗世巨作--《史记》,如此刚毅坚决,终使其不朽于世,留名千史。
巴金曾在《做一个战士》中写道:“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是意志。”一个人,倘若想成就一番大业,不仅需要外在知识能力,更需要内在的智慧与顽强。外在能力让人显露锋芒,而内在的智慧则可让人无畏无惧,敢为人先。
人生行途之道,亦须有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打开“窗户”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受光于天下的开阔视野让他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技术,筹备海防,寻求真理.....方使其于坚船利炮叩响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政府国门之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丁宁在遇挫时,化悲痛为力量,终夺杜赛尔多夫世乒赛女单冠军;王锋义无反顾地三次冲进火场救人,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而自己已快烧为“炭人”;张梓琳将美丽化为力量,募捐善款,造福民众,传递希望与爱。行路有道,须不畏挫折,有志有情,方可行到人生边上,达至天下尽头。
人生于行途之上,需效仿先人之志,传承华夏精良。唯怀“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少年志气,唯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唯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决心,方能让生命如夏花般绽放,让“远方”不在遥远,让人生不是虚度光阴。
作为少年人的我们,正奋斗在高三的路上,这条路途有艰辛,有汗水,很多时候我们把压力咬碎了再默默地咽进肚子里!无所谓不值无所谓犹豫,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目标。也许在旁人眼中,这条路已是繁花成荫,可是只有我们知道我们是凭着黑暗之中的星星之火摸索着前进,青春的路上不会有人正在懂你,唯有坚持自己的道路,或许才能微笑迎接明天的梦想!
方志敏曾说:“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人要有所作为”。心存坚韧,无惧巉岩;心怀情义,保持纯性。行如此之途,达天下可矣。
河南省淮滨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博雅文B班3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