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汉字渐行渐远

去年的“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一场汉字书写热潮,即使观众获得快乐,又引发了国人对汉字危机的深刻认识。且不谈数以万计成年人对偏难怪字的望而生畏,就连一些常用高频词语都让人们如同碰到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朦胧中似曾相识,但即使挠破头皮也道不上他的名字。

在我看来,汉字这个民资的象征应被我们给予足够重视,不要让它渐行渐远。

汉字给人以美的感受。五千年前,仓颉为我们创造出这一优美艺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华夏儿女的财富。从文房四宝到印刷造纸,由打字机发展出手机电脑。人们对汉字的需求在变得机械化,简捷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锋苍劲有力,如行云流水般扬扬洒洒,将汉字之美发挥到极致。如今面对呆板如一的字体,我们早已审美疲劳,精神麻木,任再优美的文字也触动不了心中的那根弦,汉字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一个人的字是他的第二张脸。纵然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无法适应日夜手写的痛苦。但试想连母语文字都无法流畅书写的人会热爱祖国,有民族意识吗?试想连汉字都潦草书写的人会细致仔细,踏实努力吗?试想连汉字都读不熟练掌握的人会有才华,有作为吗?

置身于这奢华浮迷的大千世界,我们应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的汉字。这个见证中华民族成长、发扬、壮大的文化载体正一天天远离我们,而我们却茫然无知。汉字是我们文化的魂。没有灵魂的人宛如傀儡,没有汉字的文化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必然长在。”

汉字的渐行渐远让有些人恐惧、惊慌、不知所措。但对多数人来说却是麻木无感。就好似当年鲁迅笔下面对压迫却被动承受的中国人。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国人意识到汉字危机,我们正努力让渐行渐远的汉字重回我们的身边,重拾我们的灵魂。“汉字书写大会”,高考制度改革,各种对汉字的大力宣传……都在表明:我们中国人在努力,在追寻。

今天,我们向渐行渐远的汉字挥手致意;明天,汉字就会重归你我身边!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