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门柳》有感

韦庄《金陵图》一句“无情最是台城柳”说的也是南京,也是在国将不国的时期。几百年以后,南京的柳树再度目睹一个王朝风雨飘摇的颓废。如果在战 火中还有幸存的白门柳的话,那么它一定等待向一个有缘人述说当年发生的种种。像深谷幽梅,并不喜欢别人来欣赏它在艰苦岁月中得到的奇异的花朵,它只想向人 们诉说那一段历史,提醒人们“勿忘历史”。

《白门柳》三部曲,洋洋洒洒几百万字,只写了三年的历史。明末三年,战火纷飞,外有强敌如侵,内有“流寇”造反;国土支离破碎京都朝不保夕;百 姓流离颠沛,路有饿死骨;朝廷昏庸无道,朝纲乱作蓬麻;奸臣当道,巧取豪夺;朋党相斗,尔虞我诈;士人奔走救国,无奈“大厦将倾,一木难支”,惟有秦淮河 上画船,无处躲闪,听天由命。

当朝政完全荒废,大臣不思救国救民,只想排挤同党,陷害忠良,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时;当百姓背井离乡,互食其肉时;当知识分子对朝廷彻底失望时;当八股毒害人心,腐朽不堪时,曾经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也该狼狈收场了。

反映明末的历史,作者只着手从知识分子与接触不同社会阶层的妓女身上描写。复社一群年轻无谓的知识分子不同的主张,思想以及对时局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而秦淮河的一群名妓虽然抓住了“嫁如官宦”这跟细线,却注定要永远跌入国家覆亡的深渊。

“生于这个时代,幸与不幸”,“不幸”的是国家将亡,君主昏庸,知识分子空有一身才学无法施展,无法救国救民;“幸”的是文化处于昌盛时期——政局动荡,思想自由,他们可以承前启后,着书立说,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黄宗羲——明末思想家,血气方刚,真诚坦率,刚正不阿,才高八斗,积极奔走救国,当认清朝廷的真面目后,终于眼见报国无望,转而归隐山林,专心学问,成就一代伟大的思想家。

冒襄——复社四公子之一。虽也才学出众,存有救亡图存之心,但终被世俗所累,郁郁一生。

方以智——复社四公子之一。这位才子较其他人更聪明一筹,很早就认识到救国必须发展实业,从科技上入手才能有经济的进步。他灵活机敏,虽参加过 八股考试,官居朝廷,但丝毫没有八股呆子们的酸腐之气。他不拘小节,灵于变通,有基本原则但不故摆朝廷命官的架子。他乐于实验,好学新事物,独立创新。这 位明代的智者代表的是民族的希望!“秋露危城”那一部中,正写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后的事情。作为明朝的官员,方以智同大多数宦官一样,是农民起义军要斗争 的对象。皇帝自缢,“流寇”入主,这一朝代政权的主持核心只好任人宰割,受了多少的侮辱与苦楚不得而知。进不能明哲保身,退不能叛国逆民,唯一的选择似乎 只有殉国殉主,做大明王朝的陪葬者。方以智抛妻弃子逃了出来,沦落为乞丐,后遭到明朝儒士声讨,罪名“,卖国投敌,抛妻弃子,不忠不孝,罪大恶极”真是里 外不是人了。第三部“鸡鸣风雨”中已经没有了方以智的踪迹,除一处“南下入粤,事从县衙”。清军入关,天下势在必得,南方少战乱而经济繁荣,方以智的命运 不难猜测。作者之所以没让他也干出伟壮的“救国救民,不遗余力,鞠躬尽瘁,死而后以”的大业,大概是想为民族留希望吧。

自不必说后来在再立帝和抗清事件中,黄宗羲表现出来的大明大智,是非分明,果断迅速,忠义兼顾,知不可行而退之的境界。这些都是他嫉恶如仇,黑白分明,不死板,不盲从,见解独特性格的写照,让人敬佩不已。

小说中另外两个主要人物是钱谦益及宠妾柳如是。这一对夫妇在三部曲中都没有干过什么好事,有的只是一心一意争取高官厚禄,排挤其他,不惜出卖道 义。钱谦益投降于清,遭人唾骂,身为复社的元老,他也一度让黄宗羲失望之及。至于那位风情万种,手段高超的昔日盛泽名妓柳如是争宠,助钱谦益复官,一心想 到尚书夫人,红杏出墙,但在清军入驻北京后竟宁死不屈,后又协助钱反清复明的举动真是让人惊讶不已。

《白门柳》三部曲主线脉络一目了然,只写了三年的历史,从“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分别以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和清军占领北京为 界限。第一部着墨“虎丘大会”交代背景人物党派和明末社会状况等,第二部主要是“选立新君”,进一步揭示官场的黑暗,明朝灭亡的必然。第三部写知识分子和 爱国分子的救亡图存,反映了五千年来传统的爱国精神。

明朝统治不得人心,被“诛而灭之”是迟早的事情,被清朝取代后,知识分子虽厌恶“朱氏”但仍然拼命御敌一方面是爱国精神的支配,另一方面是不甘 于华夏璀璨文明将“毁”在野蛮种族手中。黄宗羲更是在这一方面计较的深入,兵败六七年,他仍从事“反清”,后来目睹了清朝统治者积极学习汉文化,能够保护 华夏文明后才放弃了并专心着书立说。

古老中国几千年历史,朝代更迭不断,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时候,就会出现改革或革命,新的政权也随之出现。清之前,战争大都发生在民族之内,而清朝廷面临的敌人却是“外邦”,后人看来,这才是胆战心惊的。牢记历史,警钟长鸣。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