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儿子

前几天和朋友聊到毕业后的去向时,他告诉我,以后就是死也不回家乡工作。听完他的回答,我的心忽然间就那么疼了一下,继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生我们养育我们的故乡难道真的就那么差吗?

我来自八桂大地,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我们那个群峰环绕,重峦叠嶂的山旮旯里,考上大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为了不再过父辈们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努力地挣扎着与命运抗衡。小学是在条件很差的乡村念的,初中到了镇里,高中又进了县城,大学来到了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一路求学的经历让我离故乡越来越远,也使我感悟了太多,太多……外面的世界远比我们那个闭塞的山村精彩。但是无论我走的有多远,有一件事始终让我难以释怀,它让我觉得我永远都是大山的儿子。

高二那年元旦,我回了趟家,正好赶上村里一年一度的“捞山”(就是上山头看看有没有丢失树木)活动。父母不在家,于是我便代劳了。一路上,我发现去的大都是些老人和孩子,青壮年没几个。这年头,为了求生存,村里许多青壮年都成了打工一族。

每到一个山头,老人们都会深情地向我讲述那里的故事。“这个山头原来比这要宽得多,后来被邻村抢去了一些。”“这个山头是你们的祖先曾用鲜血换来的”“……”一遍又一遍,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述,好像我就是他们在汹涌波涛的大海中好不容易才抓到的一根救命稻草,牢牢握住,怎么也不肯放松。或许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我的根就在大山,我迟早有一天是会回来的。

“这山头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一点遗产,你们要好好珍惜啊,我们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说不定哪天就去了。年轻人,这些东西终归是你们的,你要牢记这些山头和界限啊!咱们村的将来就看你们的了……”

听着听着,我的眼眶就湿润了。尽管我一再逃避,尽管我从来没有想过今后还要像父辈那样辛苦地为生计奔波,但村里的老人却对我基于如此厚望,我感觉自己很愧对他们。

“好不容易才上个大学,如果就那么轻易回去了,那么所有的努力不是又回到起点了吗?再说,人家会怎么看咱们,大学生,还不是照样回家种地!”朋友的一席话自有他的道理。许多人为了能给后代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拼命在城市里挣扎着立足,或许这也是众多念完大学后的游子宁愿在异乡成为“北漂”或“南漂”也不愿回乡的缘故吧。城里和农村的视角和思想毕竟有很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需要我们好几代人去努力……

今天中午聊QQ的时候,一名在河北工作的学长告诉我,他想家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些事情等以后你自然就会明白的。是啊,每当在他乡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受到委屈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故乡,即使她很破、很寒酸,她也是我们受伤时一个温暖的港湾。

“故乡的山也青,故乡的水也绿,故乡有我童年时的足迹……”熟悉的童谣又一次在耳畔响起。我想,无论我怎样逃离,无论我走的有多远,我永远都无法逃离大山的手掌心。大山是我的根,大山是我的魂,大山用她的乳汁哺育了我,而我,永远都只能是大山的儿子!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