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过最惬意的时光,当是:坐在阳台的椅子上,慢看云卷云舒,思索日升日落。人类渴望自然,人类追寻自然,人类遗忘自然。只有小孩子,才能保持那份自然的初心,享受自然的纯真。小孩子们天性纯粹,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然的美感。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天真而纯粹,美就是美,不含杂质的喜欢。一经成长,繁华令他们炫目;忙碌令他们麻痹;名利使他们沉迷。成长的一切让他们粗糙不堪,所受的教育,成为工具,再难恢复本心,不再纯粹。真正的教育应当自然而纯粹,平静而精致。不应是牟利的工具、压垮骆驼的稻草和鄙夷本性的源头。自然而纯粹的教育,是遵循人发展的规律。从幼年到成年,依据他内心的喜好,培养高雅的志趣。平静而精致的教育,是在耳濡目染之中,培养儒雅的人格。无论性格如何,天赋如何,受到的教育都当平静如水。只有回归自然,才能热爱自然,才能去尊重人的秉性。人自成长之时,会受到诸多来自外界的刺激。这些刺激新奇而有力,足以让人改变很多,甚至前后判若两人。昔者,李绅作《悯农》,显达之后,却贪图享乐,早已将过去所思抛之脑后。人最大的悲哀在于不能坚守。一位农人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却鄙视下田劳作,不识农具为何物。大人们在震惊小孩子对乡村的喜爱之余,可曾思索过自己?因之,人在成长之后,就应当像小时候一样去亲切自然。我们从自然之中获得美感,就应该回归这样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城市的水泥森林宛若一个囚笼,饱经风霜的人们乐于其中,陶醉其中。这个已然脱离本真的环境紧紧的包裹住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忘记了外面的世界。陶渊明守得住清贫,有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慨叹。于谦守得住本心,有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言。戚继光守得住理想,有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艰辛。人啊,终究是自然的人。只有自然的人,才不会被疲惫压倒。只有自然的人,才不会忘记初心。只有自然的人,才不会失去灵魂。依据自然,并非随心所欲。自然应当是依“道”而行。道者,法则也。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在于此。为人师的责任,亦当在于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遵循自然之道,即遵循人的本真。性本自然,人性本善。不能效文艺复兴后的人欲横流。也不能学理学勃兴后的存理灭欲。坚守住自然,便是不忘初心。“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