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已思索了老半天,腹稿早也打定好了,但当只缺把它原封不动的搬到纸上时,却不知从何处动笔,从何说起。
时间是如此的匆匆,独自一人来,独自一人离去,一晃而过,便已是八月了。八月,雨来的更加频繁,来的更有规律,一般都在下午两点到四点之间,不过,偶尔也是有在早上的;但雨是来的凶,去的也快,大约在十秒内,不过也不全是这样的。说到底,那老天爷的心思是猜不透的,翻脸比翻书还快,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雨连绵。这好比人的心情一样,如果他(她)高兴了,他(她)便会给你一颗糖吃,如果他(她)不高兴,他(她)马上会给你一颗炸弹尝尝,人的心思也是难于琢磨的,特别是处于恋爱中的人,那一种微妙的关系,便有微妙的捉摸不透。
八月到了,便意味着暑假已去了大半,却不知虚度了多少时光。有多少人感觉暑假太无聊,整天不务正业的喊无事可做,其实呢,暑假作业都没做。那作业和那暑假一样,你放假的时间长了,它便变厚;如果放短了,它还是很厚;可怜了那作业被晾在一边没人理,到了要开学时好不容易被重新发现了,还没握热便被上交,又被晾一边不冷不热的。说到中国教育,我还以为中国人就是为应试教育专门而生而活,活的很悲惨,我的脑海里也穿梭过一个影子,不错,韩寒。第一次听说过他的名字已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了,曾经查过关于他的一系列“光荣事迹”,我才发现他原来是一个作家,发现我喜欢他的性格,从那时候起开始慢慢的去了解他。
利用暑假的一些时间,所谓的无事做的,其实是不知道做什么的时间,看看小说。韩寒的小说很符合他的性格,直戳社会的软肋,不拐弯抹角的,那人物的对话,有时会引起我们发笑,但却直插胸口,句句柔中带猛劲。然而说到韩寒,就不得不说到郭敬明,作为同是80后作家,两人却PK上了,成为人们议论焦点,对于两人一直不停的碰上了,比如今年同期的两人各主导的电影“小时代”与“后会无期”不约而同的又对上了,两人在作家这方面就焦点不断,自然还要在当导演拍电影上再拿来比较一番。个人比较倾向于韩寒,对于郭敬明有一种奇怪的自我而成的厌恶感,到现在我也找不到我为什么有那种感觉,但我还是勉勉强强的找到一个凑合的理由……
但一向自认为不为言情小说而生的我,竟然迷迷糊糊的看了两三本,然,看和没看一样,内容早已忘去的差不多了。然而,不过是小说还是其他的文章,其实都有许多有利于我们学习的事,在我们读一篇文章时必将可以带动我们思考,它可以有方向性的引导我们思考学习,对一件事进行深层次的解刨;对于小说我们要学会推理书中的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关系,看是否可以推理正确,这样可以带领我们思考学到一些在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很享受、很快乐的,那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总而言之,言而统之,读书不能简单的读,还要思考书,这样可以最大化的学到书中的知识 。对于书我们要有逆向思考,不可一味的相信书,但也不可一味的不相信,这个大家也是知道的。
我喜欢文学,或者说是兴趣更为好些,对于文学我也没有什么可讨论的,该讨论的早有人讨论了。我喜欢读书,却不喜欢写,但我喜欢想、打腹稿,少有把它写下了,只因惰性太过。文学也不是我最初的梦想。而是可以东扯西扯的沾上一些关系的另外一个梦想。梦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环境和现实发生改变。
人除了吃饭外,不可缺少的还有思考,信念,恒心,人无时无刻都要思考,信念是生存下去的支点,或许可以简单的把它看作是目标,恒心是任何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信念当成支点,恒心当做一个长木板,思考后必将行动,把它当作力量,就可以组成一个可以撬动地球的东西了,或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总之是不可或缺的。今天仓促的落了这最后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