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

有一天,哲学家和他的学生坐在草地上。哲学家问他的学生,怎样才能把杂草除去。学生甲说:“用火烧。”学生乙认为应该连根拔除,学生丙觉得撒上石灰会比较好。哲学家听完后,没有说话,只是相约一年后到这个地方来。一年后,学生们都来了,可哲学家并没有来,但是学生们发现,原来的草地,变成了生长茂盛的庄稼。其实欲除杂草,就要种上庄稼。

除杂草的方式很多,可哲学家用了一种最为平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效果,这一点,古人们也亲身实践过。

最近我们学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文中的梁惠王希望自己的子民比邻国要多,于是找孟子商量。孟子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让他们安心耕作,这样谷物就吃不完;细密的鱼渔不频繁地进入鱼池,那么鱼鳖就吃不完;刀斧按照一定的时节进入山林,那木材就用不完。做到了这些,这就使得百姓对供养活人和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了,这就是王道的开端。”孟子真是一个体察民心的人。如果梁惠王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国家一定兴旺富强,相反当初如果梁惠王一味想要子民多而加大苛捐杂税,把百姓牢牢绑在土地,百姓的生活不好,我想他的百姓不但不会增加,最后说不定还会落下一个群起而攻之的下场。由此可见,换一种平和的方式,顺应民心,自然就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不仅是在古代,现代人们需要换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事例也很多。

从前老王老李是一对好邻居,他们都有一个七八岁大的儿子,因为他们家门前流过一条小河,老王老李的儿子就经常结伴游泳。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的孩子在一次游泳中一起不幸溺水身亡,老王悲痛欲绝,举家搬迁到一个没有河流的城市。而老李依然留在原地。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第二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老王的儿子远赴大海彼岸留学,可不幸的灾难再次降临,他的儿子在学成归来时,他乘坐的邮轮遇上了风浪,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老王听到这个消息欲哭无泪,突然想起他从前的邻居老李,于是他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当他到老李家时,发现老李正在看电视,他指着电视上的游泳冠军说:“那就是我二儿子,他一生下来我就让他泡在水里,现在就算他掉进大海也死不了。”

老王和老李都爱他们的孩子,可爱的方式不同,老王只知一味逃避,而老李却正视困难,正因为爱的方式不同,结局截然相反。

再来看看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的学生,学得累,学得苦,不仅是我们,他人也都清楚。可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同,方式也不一样,学出的效果也就不同。有的同学明明知道非学不可,可又心生抵触,带着矛盾的心理去学习,这种心理就像杂草,你一直逼着自己说:“非学不可,非学不可”。就像是用火烧去除杂草,可杂草却越来越顽强。对自己的学业不但没进步,反而把自己拖得精疲力竭。其实只要换种方式,结果就会改变很多,当自己实在不想去做这道题,那么就把它放在一边,保留一下平和的心态去做其他科的作业,不能只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换种方式,不要逼自己太紧,就像梁惠王不能逼自己的百姓太紧是一个道理。

换种方式解决问题吧,想除去杂草的方法不止一种,选一种最平和,最顺应他人和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困难,不要压迫,不要极端,这样不是更好吗?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