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道犯错,就能改正,就是最好的事了。可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吗?

有些事,真的是只要改正,就是最好的事吗?如果,杀了人的杀人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可以释放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这件事都是不允许的,因为法律中有所规定。但是,我们真的或许不应该去同情那些屡次犯错的人,正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因为有了可恨才有了可怜,我们应该怎麽正确对待呢?

负荆请罪里的蔺相如是一个胸襟宽阔的人,他对于廉颇的一举一动丝毫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廉颇负荆请罪,他也是微笑着面对廉颇,那种对待犯错的人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也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犯的小错误,能得到原谅,也是一件好事,不是麽?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一种心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是一种感觉,所以,应该适当选择应该如何面对现实。

记得,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朋友家,在车站遇见了一起令人费解的事。

我在车站的站牌下,拿着两个手机,和同学聊天,忽然过来一个小男孩,“啪”的一声,按在了我的手上,嘴里说:“把这手机给我吧!”我愣了一下,没太在意。就说:“不是我的!”他说给我玩一会游戏我笑笑说:“你叫姐姐,我给你玩。”他很乖的叫了一句,就夺过手机,自己玩,然后就不肯松手。车来了,我们要走,可是他还不肯放手中的手机。我一把拿了过来,就说,这孩子怎末可以这样。他却丝毫没有谴责,而是对我们大吼,说出那些不是作为小学生口中的话。我潜意识的去接近他,想要开导他,不幸的是,他又说我,旁边的人看着我们,我低下了头,的确,自己有些过分,不过,面对这麽一个孩子,我无语了。只是静静的和朋友聊天了,不再理会。可怜之人,真的有可恨之处,但是对于这个小学的孩子,我是可怜他,还是恨他呢?

面对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人,真的有不一样的结果。无论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还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错误,沿着正确的轨道走向成功。

北京市昌平区第三中学高一:5417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