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确实如此,在上天还没创造人类之前,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只能用其上河流来丈量。可是当人们创造了路以后,突然间觉得自己有了征服自然的能力,自我膨胀之余可曾真正顾及路的感受,又何时给他了选择的权利?
突然想到有那么一条路,一条本该被人们遗忘的山路,一条在清明时节,我不得不面对的路。它发源于隧道前的刀削般的岩层。仿佛是将原本完整无缺的墙面硬生生地撕开一条缝,在随意的往其中填上了数级长短不一,却一样坑坑洼洼的石阶。石阶的高处,附上了一层薄薄的土黄色的淤泥。似乎这样,就能为过往的生机勃勃之景留下些许证据。只是这般贫瘠的土地,注定与青翠无缘。因此,趁着清明的雨丝还下得紧。他花了大代价。向身后的山借来了泥泞的土,像掠过的鸟去讨要几粒不知名的种子,透过斑驳的树影招来流浪的风。不期望能粘住过客那急迫的心思,只希望能多拓印下几只匆忙的脚印——在夕阳落山前。
山下的挖掘机不知疲倦。彻夜轰鸣。路不知道,在山坡被挖空之后,自己将何去何从。是将自己的骨架,融入冰冷的钢筋,去感受大城市中心的“热度”。还是将自己的肌肤倒入一潭死水,好把病死的鱼虾与满湖的红橙黄绿一同埋葬。他想,我还没踏好第一百零一个脚印,还没等到自己的身上开满黄灿灿的迎春花的那一天,怎么能就这样死去?纵然这条山路是万般的不愿意,但结局似乎早已注定。转念一想,这世上有多少条与此雷同的山路。多少座或高峻或低平的山丘。那么在短短的一天之内,他们之中又有多少离我们而去了呢?在泪眼婆娑中,我们似乎能目睹在被掩埋的死水潭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听到人们四无忌惮的狞笑,深切体会到那宽屋广厦背后高昂的代价。
事实证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伴随在光鲜亮丽外表下的丑陋同样存在,甚至威胁到我们的子子孙孙。质能方程带来的不仅是对能量变动的破译,同时还有核战争的威胁;削山铺路、填海造田,带来的不仅是交通、居住上的便利,同样还有对水土资源的流失和对自然气候的改变;大型发电站的建设与使用,带来的不仅是通火通明的夜晚,同样还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福岛核泄漏、厄尔尼诺现象、珍稀物种大量灭绝、极地冰川融化等等,林林总总都是我们不合理开发自然的直接后果。
诚然,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并不容易,想要全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是难上加难。但这绝对不能成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理由。
请给予我以选择的权利,也算是给自然一个交代——不求向人类讨要回已经被掳走的青山绿水,只希望来年开春的时候,仍能见到那条路,花摇曳,香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