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有一学者名曰王寿,他从小酷爱读书,总会省下钱币去购买各种书籍以作珍藏。每年他都会将自己家中的竹书拿出来清洗,并检查有无缺漏,世人戏称其为“书痴”。有一天,他家中有人病重,他需回老家探望,临行前便带上了几卷书,以便途中阅读,然王寿已是不惑之年,不似年轻时的体力,背着沉甸甸的竹书,不一会便气喘吁吁,只得坐下歇息,于是拿出书来看。有路人经过问道:“子可为王寿乎?”王寿十分诧异,便问他怎么认得自己。那人说:世人都说王寿爱书,今一见果然如此,但读书贵在通理善行,而不是仅仅囿于书籍,那样即便读千百篇恐怕也无所提升,你因是一个聪明人,怎么不懂得去实践呢?王寿一听如大梦初醒,立刻当场销毁书籍,拜别此人。王寿青年时痴于书却无所成,晚年得此忠告也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
世间卷帙浩繁的书海知识无穷,却不可无所目的漫读。儒家所讲的读书,从来就不是死读书,而是注重理解、探究、实践,也就是所谓的“博学之、审问之、 明辨之、 慎思之、笃行之”。在读书的过程中,书在精不在多,若只读一本书,能提高自身的涵养,知道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自然也是受益非浅的。
战国时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自认为读书万卷,通晓兵法最后却葬送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三国时夸夸其谈的马谡,也是自持才能,却大意失街亭。从古至今,学者万千,而真正能通晓其理的又有几人?终究应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啊!
正如海上航行的船需要有一定重量才能飘洋过海,做人也要有一定的涵养才能有所成就,涵养来自于书,藏于书,于是读书人应时刻提醒自己做到“笃行之”,不要一味看重读书的数目,而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内在的成长与丰盈。做一个有涵养,有能力,有学识的人,以自己的才华气质笃行于生活中,虚怀若谷,戒骄戒满,不要让心沉溺在名利或成败之中,不忘初心地追求理想,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一个有志之士,必先笃行于书海,必先明了其内心。
杨睿洁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G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