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之际,这里没有五彩斑斓的各家灯火,也没有冷漠的灰蒙蒙的天。这里没有宽阔的柏油马路,也没有回家道路上拥挤的车流。城市的冷漠没有蔓延到这里,时光的灰尘没有蒙盖上这里,就好像停留在空间与时间相切的那个地方,长长久久,是永远不变的味道。
北方的红砖与泥土,塑造了这个古朴的地方。不同于南方缠绵阴雨中饶有诗意的青石板街,北方那红砖铺就的小路、垒成的高墙,为这个小镇添加一丝喜庆健康的色彩。同样热烈的,还有这里的新年。
三岁时离开这里,印象里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年。不记事的我早就忘记了王口街曾经热闹的景象,记忆里最深的画面,不过是幼小的我坐在砖红的台阶上,红扑扑的脸蛋儿映着早晨金色的阳光。现在想想,那双眼睛里,闪烁的是希望还是怀念?
如今回了这里,那古旧的巷子竟是一成不变。推开铁门,砖头垒的小仓库、破旧的三轮车、吠叫的大黄狗,多少留下些岁月的痕迹,门口依旧是隐隐的佛香味,在新年的第一天驱散旧年的沉沉。
入屠苏。在清早的晨曦中点燃“大地红”的爆竹,门口飘扬而起的烟尘和纸屑,映出淡淡的金色的光。
早上很暖和,我坐在小院里,看胆大的弟弟在放二踢脚。“咚”、“哒”爆竹窜上天空后一声脆响,冒出灰黄的烟,细嗅,空中有一丝硫磺的味道。院角的大黄狗被炮声吓得缩到角落里。有着不存在于城市的热闹和生机。耳边清净了,弟弟的炮放没了。插在窗台砖缝的金色糖人落了些灰,那是前两天上街买的。街上晶莹的糖葫芦、沾满芝麻的烧饼、不放糖的略有糊味的豆浆,说不上卫生,却是那份朴实让它们绽放了光彩,这里人们的口味也很简单,却越是简单,越是幸福。墨绿的门扉上贴着红纸黑字的倒福,房檐上贴着金色的挂钱,一格一格墨绿的窗棂上,是大红色的剪得很细心的窗花。这些早被城市遗留在过去的老旧的东西,只有在这样的小乡镇上,才会依旧保存着吧。这个小院,扎根的不仅仅是我最本源的记忆吧?还有,城市最本源的曾经。
这里曾是多少个城市的缩影?只是被时光冲淡了,越来越远,在那条道路上总会遗失一些东西,再想找寻,恐怕只有在偏远的地方,甚至仅仅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了。
那些失去的,算什么?它们不过是作为代价,被埋葬在了城市的钢筋铁骨下。换来的是新的力量,跟上的是时代的步伐。那么选择舍弃的,竟是这么珍贵的东西吗?是流淌在中华传统节日中的血脉,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这么淡忘了吗?被时光磨损得如沙粒般,流走的如此悄无声息吗?
我们终究该固守些什么、期望些什么?那些在土地上扎下根的东西,除去了,这片土地的生机也就没了;只有流淌在血脉中的,才是力量的本源。
美哉丰年祥,入我屠苏觥。那些美好的东西,终归会在这文化的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