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得了空,小姨便带了我回她儿时住的村庄看看。
一路驶来,路况宽阔而平坦,村庄座落在山路尽头,约莫还有二、三十来米的样子,汽车就排成了长龙。自村口望去,三五成群的游客从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走过,看向路的两侧,几乎家家都竖着“农家乐”的招牌,这些房子看上去很新,木门上有精致的浮雕,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院落里鸡鸣夹杂着狗吠,村民们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着些什么。屋后是齐整的菜畦,成批的游客挽着裤腿随村民去田间拔菜,就像网络世界的“偷菜”,呵呵。但直到小路的尽头,我们也未找到小姨的老房子。
困惑之余,我看见巷尾有一群游人围着一座老宅拍照,便径直走了过去。宅子精致而简洁,侧望去是高大的马头墙和灰黑的鱼鳞瓦。门楼重檐飞角,大门左右镇了一对石狮。门楣和门栏上有层层的雕花,我抬脚跨了进去,才见一个老奶奶笑盈盈地立在门侧。
我问道:“老奶奶,您是这座宅子的主人么?”
“是啊”
“那您可知道我小姨家的老房子去了哪儿?”
“这村里的老宅大半都拆了,去发展农家乐了”
我一时有些腹诽:“那您的老宅怎么好端端地立在这儿呢?”
老奶奶笑道:“闺女儿你不知道,我这宅子可不一般,它可是咱们村最老的宅子,也是咱们村的根!这宅子几世几代地传下来,村里人都说我这宅子是村里最有文化底蕴的宅子呢,这我倒不太懂,但我听说我祖上啊还出过个大官哩!每年政府都会派人来对我这宅子加固修缮,我可高兴呐,还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拍照,我啊,也就不寂寞喽!”。她的额间因激动而起了细密的汗珠,脸上也微微有了一些红润光泽,我跟着老奶奶在老宅子里参观了许久才出来。
出了宅子,正见了如织的游人从饭庄里出来要参观这老宅,人潮涌动,络绎不绝,心下却模模糊糊地明白了老人的话。许多人对老宅子慕名而来,促进了农家乐的发展,拉动了消费;而农家乐的兴起,也让更多人来深入了解老宅子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内涵。岁月变迁,许多东西将不在存在,但我相信,即便老人走了,后代的村民也会替她将这座老宅守望,代代传承,也定会对老宅尽心保护,在保留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修缮,追求对历史有更精准的还原,将这座老宅子照顾地更好。历经百年繁华沧桑,老宅子矗立在那里,见证着新旧更迭,又更像一种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怀。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文明,尊重历史,其实新与旧从来不是对立的,如果没有旧的根基,新事物也难以继承,只有创新和传承之间相互推进时,才能赢得真正的发展,推动时代的进步。
出了村子,太阳还高悬在空中,原来薄雾笼罩的远山竟也渐渐明晰起来,我愿循着这乡村的足迹,感受老宅子这份历史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