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可以说是传统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腊月开始,年味就悄悄弥漫在每一条大街小巷。就算是以前吃不上穿不上的旧社会,人们也会尽力去将春节过得正式又隆重,可见春节在国人心中是多么重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吃”渗透在每一个墨点,清明要用青团祭祀祖先,端午节要吃粽子纪念屈原,中秋节要吃月饼寄托思念……作为重头戏的春节,食物的规矩和含义也就更多了。
家在北方,年三十晚上是肯定要包饺子的。白面和好了用被子包得严实放在暖气上发酵一下午,晚上再打开时就胀大了好几倍。白菜谐音“百财”,自然成了讨口彩的中国人的首选。妈妈和妯娌们围在一桌旁有说有笑,手中的饺子一个个白白胖胖。这小小的饺子从三国时期开始,一直包啊包啊包进了真挚的祝福和思念,煮啊煮啊煮透了美好的寄托和关切。从讨口彩,盼望有个好兆头到现在,饺子已经渐渐变成了现代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无论多远,多忙,都要在年三十吃上一口饺子,才算是过年。最爱的家人亲手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谁不想坐下来,痛痛快快地吃上一大碗呢?
“意取年胜年,籍以祈岁<span 51, 51);">稔”,春节吃年糕寓意年年如意年年高,家里常吃的是黄米糕,象征着荣华富贵的金黄色里包含着豇豆或者大枣的热烈的红。待放在锅里蒸好了,切下一块来蘸着白糖咬下一口,立刻口腔中就充满了甜味和淡淡的豆香。再仔细嚼,就会尝到淡淡的谷物味道。吃年糕是一定要吃到嘴累的,不然就不能吃到年糕真正的味道了。我认为年糕通常黏黏的还有把家人紧紧地黏在一起的含义。吃过了年糕,就再也不能忘了回家的路。
虽然不是春节的传统食物,但是糖葫芦还是在春节里必不可少的小吃。旧时候有小贩用特制的竹竿插着在庙会叫卖,杆子上插满了红红的果子,远远看去就像一颗长满了果实的树。酸甜的山楂被冰糖包裹着。竹签顶的甩片长而薄,像是不怕严寒而招展的旗帜。如果是刚下完雪,那就更好了——洁白的雪里半埋着昨夜放完的爆竹的红纸,空气里还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和冬天特有的凛冽气息一起清洗着人们一年的苦恼烦闷。咬下一口糖葫芦,清新的味道直甜到了心里。
太多太多的感情都寄托在这小小的餐桌之上,智慧而又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中国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食物之中,才有了今天这灿若繁星的传统饮食文化。不过令人惋惜的是,随着老一辈的离开,我能感觉到的年味越来越淡。真希望人们能稍稍放缓脚步,叩响家门,接过最爱的家人为自己煮的一碗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