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家乡路

1947年的炮火声穿越了漫长时空,化为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树枝上,噼里啪啦地想唤醒清晨还未醒来的人。“吱嘎”一声,沉重的木门被缓缓推开,一个佝偻的声影出现在第一缕阳光的照耀下。

他的背已经有些弯了,苍老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91岁的老人应已是步履蹒跚,可他却身手敏捷,动作迅速。远处一只猫跳过去,他不服老地跟着小猫跑了几步,终是停了下来,微喘着走到院子里,从自家砖墙上搬下红色的方砖。一块砖五斤,他一口气搬了35块。砖被他整整齐齐地码在锈迹斑斑的独轮车里,像是穿戴整齐了整装待发的士兵,接受他慈祥而深刻的检验。

6点,他放下缺了一个口的搪瓷碗,有些蹒跚地抱起他的宝贝家什:一把木掀,一个三齿耙,也都老的不成样子了,仿佛一碰就能碎掉似的。他扯着嗓子喊了声“遛早去喽”,出了门。

太阳还不太想起床,刚迷迷糊糊从云后悄悄探出了头,它打了个哈欠,呼出的气把一切事物的影子都拉得很长,像是要回到遥远而陈旧的过去。他一边往前迈着步子,一边唱起了曾经亲切熟悉的歌:“紧敲那个板来,慢拉琴,今天我唱唱光荣的解放军……”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七十多年过去,当初的三十多首歌已随着他的记忆一起埋没在了硝烟弥漫尘土飞扬的40年代,始终如金子般熠熠生辉的,是他对战友们忘不掉的挂念与深入骨髓的钢铁柔情。

在四海波静成为一种奢侈的年代,和平是老百姓渴求的唯一目标。可连年的战乱已将无数人的生命夺去,和平似乎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那时的他是英气勃发的少年,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便一心想了保家卫国。征兵的队伍一来到这个闭塞的村子,四十多年轻人便纷纷报名参军,临时搭起来的窝棚被挤了个水泄不通。刚穿起解放军军装的年轻人们容光焕发,用手一遍遍抚摸光芒四射的帽徽。窄窄的泥巴路被送行的人堵了个水泄不通,年长的拉着年少的,泪光闪闪,欲言又止。前路漫漫,前途未卜,少年的心却充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雄气概。“全不赖,一家人一样,打仗不怕死,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家乡解放嘛。”每当回忆起那个场景,他总是记忆犹新:“满当街都是人,车都开走了还往后瞅呢,看看家里人进屋没。”卡车开足了马力轰隆隆地向前跑,留下漫天飞舞的尘埃,星辰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打完解放战争,他又被派去朝鲜战场。时过境迁,再踏上归家的路途时,身边只剩了十几个人,个个九死一生,面色凝重。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当时他们出征时走过的路焕然一新,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只是车来车往,难免在路上留下坑坑洼洼的伤痕。退休后的他看着坎坷不平的路,决定尽一己之力把路修平。儿女们看他年纪大了,苦口婆心的劝他安度晚年。可他像为了得到心爱玩具而哭闹不止的小孩子一样固执,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在家人们还没有起床之前就轻手轻脚的回来。时间一长,儿女们也不再劝他,只是让他注意身体。他笑着答应,脸上的皱纹缩成一团,像在阳光下打盹的猫。

他已经走了32年,修补了13条路。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他目光坚定,眸子灿若星辰:“我现在修路不光是为了大伙出行方便,更是为了那些没能回来的战友,怕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为他们保留住这条家乡路。”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