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处暑这天有许多事要做。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铁片薄薄的、弯弯的,像剖成了一半的竹筒。麻收好了,要翻地。

翻地是爷爷的事。因为老牛最听他的话。“处暑萝卜白露菜”。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

放萝卜种子的竹篓挂在屋梁上,要爬上梯子才够得着。萝卜的种子毛茸茸的,像小虫。

种下地去,要立即用土盖,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鸡一粒一粒捡着吃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孩子们抱来大捧的纸旗,喊叫着,狂奔着,在自家的田地里到处插上。大人们呢,在田间的十字路口,摆下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向田神祷祝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然而这只是热闹的开头。在处暑到白露的这十五天里,会碰上两个十分隆重的节日。

一个是七夕,一个是中元。

农历七月初七,早上起来,就会发现,树上哪卿喳喳的喜鹊,全不见了。它们都飞去了天上,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织女是玉帝的孙女,负责纺织天上的彩云。七夕这天她会把最美的云彩拿出来。地上的姑娘们,也会在这天比美。她们一早就忙着采凤仙花,捣成红艳艳的汁,涂在指甲上,争奇斗艳。

织女是最心灵手巧的仙女。七夕这天因为跟牛郎会面,心情好,她会把巧甚至爱情赐给诚心向她祈求的人。人间乞巧有许多方法。

有些姑娘会盛一碗水,放在阳光底下晒一晒,然后向里面投下绣花针。如果针沉了,就得不到巧。如果不沉,就有。但是能得到多少巧呢?要看针投在水底的影子的图案。像花、像云,是多巧;如线、如锥,巧就少了。

江南的姐妹们常常是围坐在一盆清水的周围,摘了瓜蔓或是葡萄蔓上的嫩芽,一叶叶丢到水中。沉了,或是直直地躺在水面上的,就不巧。巧手投出的嫩芽,会像替、像花、像钩,形象越美,这投芽的人,得到的巧就越多。

胆大一些的女孩,会抓一只嬉蛛,关在盒子里,到第二天起床,看它结的网是多是少,是密是疏。多而密,就得到巧了。

七夕的晚上,很多的少男少女迟迟不肯睡觉,他们躲在瓜架子下面,要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更多的是趁这样的夜晚彼此交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七夕过后七天,就是中元节。中元节是鬼节。地狱之门大开,鬼过年,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为了让他们认识回家的路,不要走错,人们就在河里点上各式各样的灯。家家户户安排了丰盛的酒席,摆上香烛,磕头,祭祀,用极其隆重的仪式迎接祖先。

然而也有亡灵享受不了子孙的美食。佛祖有个弟子叫目连,他的母亲在世时,为人不善,死后坠入饿鬼道。食物入口,就立即化为烈焰。目连为了救母亲,求教于佛祖。佛祖教他在七月十五做孟兰盆,摆上百味五果,供养十方大德高僧,以救其号O于是每年这一无各村都会在村口搭起戏台,唱《目连救母》,请人和鬼来看戏。高僧们也开始“放焰口”,向四方施舍馒头、大米、水果,来解除有主或无主的亡灵们可能会遇到的痛苦。

街上的店铺这一天也要早早关门,把街道让给亡灵回家。

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的瓜果和专供他们享用的包子,桌子的后面站着请来的道士,他们唱着听不懂的歌谣,赞美所有经过此地的亡灵。名为“施歌儿”。

无论是普通百姓的“放河灯”、佛家的“放焰口”还是道家的“施歌儿”,都不是只超度某一户人家的祖先,而是对包括孤魂野鬼在内的所有亡灵进行祝福,让每一个灵魂都得到温暖。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中元节,又叫做“孝义节”。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