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田间地头,本想见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亦或是那翠绿的秧苗奈何映入眼帘的却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曾几何时,农民对土地顶礼膜拜,又曾几何时,农民却置自己的根于不顾。身旁的老人说:“他们都出去了。”是啊,他们都出去了。
他们出去打工,为的是过上个好生活,可却不想迎接他们的却是他人目光中的不屑与待遇的不公。纵使再努力流血流汗,失去了自己生存之根,赚再多的钱,也无法补上那空虚的心灵。人要守住自己的根啊。
每个人都要守住自己的根,回想几十年前,新中国刚成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钱学森不畏美国的阻挠,毅然回国。这份执着便是他那深入华夏大地的根啊。然而当今,祖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大批的人却侨居海外,刚毕业的大学生急着出国,为的是那“更好”的就业环境,企业家们急着出国,为的是那“更多”的发展契机,而完全将祖国抛之脑后。他们这样,赚再多的钱,也充实不了那空洞的躯壳,住再好的房子,也安置不了那流浪的心灵。
树有根,让它在风雨中不动如山,倘若它那深入地下的根没了,它便成了一块朽木。人有根,让他在沉浮中泰然自若,倘若他那支持精神的根没了,他便成了行尸走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流淌几千年的华夏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以及感情。成就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成就了文天祥“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举;成就了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成就了《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然而这鼓舞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文化如今却遭受着冲击。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维系着文化的传承,当一门语言逐渐消失的时候那与之相关的文化也会逐渐没落。而今汉语的不断弱化,便是一个警钟。中国文字的书写水准已日趋变低。而反观韩,日,却是相当重视此事。我真是担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华夏文化会随着汉语的弱化而衰弱,接着便是华夏民族的衰落。
一个文化当其形态受冲击时,它的内在也难以幸免。最明显的便是传统节日的淡化。如今以不再见那么多的人会在元宵游花灯,清明祭祖坟,端午喝药酒,七夕盼鹊桥,中秋赏明月,重阳插茱萸了。反观是那西方节日却在大行其道,情人节送玫瑰,感恩节吃火鸡,圣诞节挂袜子。忙的事不亦乐乎。在节日落寞之时,韩国却抢先注册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端午节端午,大肆叫嚣这这是他们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的"信",“孝”,“仁”却在逐渐消失。商家的唯利是图,缺乏诚信,引起了一系列的诚信危机;子女缺乏孝心,不关心父母,便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做人处事缺乏仁义,凡是不顺便大打出手,引起社会动荡,这些都是文化淡化所带来的恶果。只有守住文化之根·,才能让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进,而不至于被黄沙给掩埋。
守住自己的根,让人生得以提高,守住民族的根,让民族得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