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为自己的心安一个家

寻一片土地,播下快乐、坦然、豁达,安一个家,让心灵的鲜花从此生根发芽。 ——题记

十六载喧哗的青春,十六年彷徨的岁月。路在何方?心向哪头?

在十六岁的花季里,有压力、挫折、困难、失败,亦有同学、兄妹、老师、父母,那颗稚嫩的心该怎么去面对、成长呢?虽怀揣着美好的憧憬,但心却很迷茫,它需要有一股力量支持它,保护它,指引它。这股力量便是我们要寻找的家,一个坚不可摧的家。

寻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播下乐观的种子。

乐观是什么?是一个微笑,是一种坦然,是一种气度。

人们常抱怨说:“生活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一串念珠。”而我,会接着说:“我们得微笑着数它。”在生活中,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成为生命的烦恼之泉。当我们失意、受挫、忧郁之时,我们头脑中全是痛苦的画面,任它一遍遍地打击着我们的心,可我们却忘记了,忘记了身边的亲人、朋友,忘记了还可以向他们倾诉;忘记了窗外的阳光明媚,忘记了还可以捕捉阳光、寻找快乐;忘记了曾经的美好回忆,忘记了还可以重新将它们拾起,重温其中的温馨。我们更忘记了,忘记了快乐是我们的权利和骄傲!乐观就这样在花季的任性和冲动中被遗忘。

莎士比亚说过:“谁要能够把悲哀一笑置之,悲哀也会减弱它咬人的力量。当你被玫瑰刺伤后,与其恼羞成怒、破口大骂,还不如微笑着说:“多美的花啊!” 我想,如果玫瑰有思想的话,她一定会十分愧疚刺伤了如此乐观的你。

播下乐观的种子,因为心灵需要它。然而,一朵花的开放需要适当的阳光、温度、水分,乐观的果实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一颗豁达的内心去感知,当然,乐观还源自满足。有了这些,我们稚嫩的心不再害怕受挫、失败,反而愈来愈强大。

嗅一朵紫罗兰,种下宽容之花。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仰。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对生活上的诸多困难、学习上的各种挑战,狭隘者总会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自寻烦恼;豁达者则会适应环境、保持乐观、调整心态。于是,唯见宽容之人才会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奋起直追。

宽容意味着理解、尊重。世界是多样性,人也是多样性的。有人喜欢登山,有人喜欢听雨;有人喜欢饮酒,有人喜欢品茶。人各有志,不可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宁静,不必看不惯别人安静的看水望山,更不必冷眼相看、恶意破坏。对于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应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唯有宽容,理解他人与自己的差别,才会融洽气氛、团结向上。所以,宽容亦是一剂润滑剂。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需要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去克制狭隘、克制冲动、克制嫉妒。种下宽容之花,让它芳香四溢。我们年轻的心会越来越博大、宽广。

盖一个简单、大方的家,喷洒淡然的清新剂。

“五马花,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何等的潇洒、豪放?

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谗言中伤,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

生活在浮华的世界,社会的不公、世态的丑恶,让我们不得不带上虚伪的面具伪装自己,我们何曾知晓,当我们用面具来欺骗他人的同时,也在伤害着自己,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学学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为何不学学陶渊明的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何不学学文天祥面对死亡,毅然叹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坦然是一种心境,而境由心生。

让一颗健康的心生活在充满淡然清新剂的房子中,渐渐学会淡泊、坦然。

年轻的心,它正在发芽、长大,茁壮的成长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家,有它做依靠,有它感染,有它陪伴,有它指引,有它,作为人生背后的力量,铺垫七彩未来的蓝图。路,就在前方,心向着太阳!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