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5篇)

气象

蒋王中学高一(8)班贾凯

愚以为:当下之际,展现我中华新气象刻不容缓,我们责无旁贷。

那么,何谓气象?《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气魄和度量。”《晋书·苻坚载记下》说:“气魄风度。”由此可见,展现社会新气象需要我们拥有一种气魄和度量。

社会新气象离不开人们热心处世的气魄。

在如今这个人人自危的“灰色世界”中,许多人都形如一只蜷缩起来的刺猬,他们胆怯而愚蠢地团起柔软的身躯,并煞有介事地以“自卫”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挺立起背上冰冷的硬刺,每一根刺尖都在闪耀着冷漠人心的寒光。于是乎,“吴俊东扶老太被罚7万”这消息一爆出,人们便无视摔倒在路边的老人;小悦悦幼小的躯体在被卡车碾压后只得在行人的漠视下慢慢死去……骗人的不是老太,而是人心,无情的也并非是车轮,依旧是人心!此时,我们便需要那匿迹已久的热心处世的气魄。这种热心处世的气魄能化为一轮暖阳,温暖人们早已冰冷成坨的心灵;这种热心处世的气魄能化为一簇烈火,消融人们之间冰壁似的隔阂。

怎么,你畏惧了,你害怕成为第二个吴俊东吗?社会出现了病态,但我们没有理由彷徨不前,没有理由不施以援助之手。一个民族若只充溢着牢骚与怨气而毫无救治之举措的话,这个民族是悲哀的,她终究会走向灭亡。诚然,我们的热心举措或许不被理解,或许被误解,甚而至于被诬告,受尽侮辱。然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历尽艰难险巇,屡遭踬踣之后,我们依然会现出热心处世的气魄。有网友这样自嘲:“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老人跌倒,一群人上去扶他,让他不知道该讹谁。”这种情形离我们不远了,因为我们正如一只竭尽全力推动车轮前行的蜜蜂在高歌:“车轮前行需要我们的力量,即便有一天,我们被碾压成泥,也无怨无悔!”

北大的副校长在微博中这样说道:“你是北大的学生,看见老人跌倒你就去扶!要是他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援助,北大全体师生为你撑腰!要是你败诉了,由北大来承担责任!”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内心怎能不升腾起一种对社会新气象的期望?怎能不显出热心处世的气魄呢?怕啥!我们会有坚强的后盾嘛!

社会新气象还离不开人们海纳百川的度量。

特蕾莎修女曾说:“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悲天悯人的特蕾莎修女就宛若美好品质的集合体,她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宽容他人的度量。人在数万年前原本就是有野性的动物,只不过如今这种野性已潜藏在内心深处,但它仍然经常左冲右突,在心房中恣意妄为。某些人的无理、自恃和暴戾一旦被释放,一切行为也就“顺理成章”了。他们的行为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人们内心的那头野兽,当所有人相互吸引失去理智后,整个世界也许就疯狂了!面对如是,我们撇一撇嘴角,挑一挑眉头,长叹一声之后仍要选择宽容。因为我们相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理智的,子贡曾问他的师父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用来奉行一生吗?”孔子答道:“大概是‘恕’字吧。”换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宽容,就是要拥有宽容他人的度量。这种宽容他人的度量可以使你收获颇丰,从而使整个社会展现出一种新气象。汪国真曾言:“宽容失去的是现在,得到的是将来。”这难道不使你热血沸腾吗?

热心处世的气魄,海纳百川的度量,二者合二为一,这社会便显露新气象。以热心处世的气魄达天下,以海纳百川的度量济天下,再巨大的物象也能容纳进你的一方天地,闪耀出你的一丝光泽。

请相信:我们的国家是一棵没有年轮的翠柏,永不老去,永远会以新的气象屹立于我们面前!

气象

高一(10)吴冰清

成功的关键当然在于努力,没有努力,机遇来临时成功也只能擦肩而过。而学会抓住机遇却需要你善于观察“气象”,也就是对不同意义上的环境的认知,可以说天下俊才皆是能识辨“气象”,抓住机遇,获得成功之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文韬武略,大家一定都很羡慕,而他就是一个识“气象”者。他初到江东,就舌战群儒,让大家对他的雄才伟略刮目相看。但仅仅是这样,他就能为孙刘两家赢得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吗?

不是他能观气象。他通晓天文,早知三日后有大雾,故摆下草船借箭;他善观气象,已知有三天大风故许诺能借东风。这一观象不仅让他用一把火烧“红”了整个赤壁,也让周瑜对他心生嫉妒,为三气周瑜埋下伏笔。诸葛亮凭借对自然气象的观察一举成为人人皆知的俊才。

巴菲特人尽皆知的“股神”,他就像神一般总能避开股市的大跌而进行有意义的投资。很多人认为股票投资仅仅是一种投机,殊不知巴菲特大学时从老师格雷厄姆那儿学到的恰恰是反对投资,善于观象,是学会分析企业的赢利与资产状况和预估企业未来前景进行投资每一次他都会对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及重要数据进行报告,以正确审视这些资料。正是他对金融市场“气象”敏锐的嗅觉,使他“股神”的伟大形象,在广大股民的心中永远矗立。

对周围社会“气象”的观察,识别和选择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李白满腹文采,却在前半生抑郁不得志,当他看透名利场上的迷雾后,他选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放荡不羁,归隐山中,饮酒吟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之骄子。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抓后因识象而选择看透一生,才达到人生诗作的巅峰。

我们作为市井中的小人物,也要学会观“气象”,看懂人心之意欲明白察言观色像水一样,适时刚,适时柔,才是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观“气象”,可以是观天气环境,获天时;可以是观金融气象,获地利;更可以是懂人文环境,获人和,都可以获得成功。

当然,这一切都要在有努力的前提下,否则即使观得“气象”,察觉机遇的到来,却也没有能力抓住它。

指导老师奚桂云

气象

——蒋王中学高三(8)班谈超

气象被赋予了很多含义,因为它变幻莫测,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常常被人们披上神秘的面纱。

在古代,如果出现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天气,那一定是不祥之兆,人们就会把即将发生的灾难与这些气象联系起来,这足以说明人们对气象的恐惧心理再比如说古代帝王或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和去世时,人们就会说天空有异常之气出现,以显示这些名人的不凡。因为他们的地位与众不同,自然出生时也就拥有着特殊气象。古代时候的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完全是因为对气象的不了解,同时有些气象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使古代时候的人们对气象又有些畏惧。从上古时期开始,祭祀天神是每年必须的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内没有大的灾害。但气象的变化无常又是无法预知的,天上当然没有天神。洪水灾害,干旱饥荒时常出现,皇帝也只能不断的祈求上天,受灾的百姓们却寄望于祭祀,真是有些可笑。不过在古代不是所有人对气象一无所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能夜观天象,准确预知天气,虽然这多少有些虚构,却也能说明人们不再单纯的敬畏气象,并开始对气象产生好奇。

直到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轰动整个世界,人们才惊呼着世界没有天神和上帝,雷电竟与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相差无几;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人们才明白其实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天体;直到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人们这才抬起头惊叹天上神也没有,有的只是闪闪发亮的恒星和一望无际的黑暗。人们开始不再盲目崇拜神,而是不断开发研究,虽然人们面对灾难时很渺小,但这并不妨碍人类进入气象学的大门。

现在,人类运用气象学的一些知识,能够准确预报天气,这不仅对人们出行带来方便,更对农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即使气象万千,在当今科技强盛的时代,预报天气也只是人类的技能。如果外面在电闪雷鸣,不会有人在认为这是天神在发怒;外面在下雨,也不会有人认为这是在哭泣。正如鲁迅先生说:“科学虽然给了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但把握气象也是造福人类啊。

人类从一无所到准确预报天气,这说明了气象在变化的同时,科技也要不断更新,才能一步步揭开气象神秘的面纱,因为人类不可能总活在朦胧的世界里。

指导老师孙乐义

气象

高三(12)班冯妍

《红楼梦》中人,黛玉有羸弱的病态之美,宝钗有温婉的内敛之美,熙凤更有她独特的泼辣之美。她们,都是接受了无数赞誉的红楼女子。可红楼中,也有那么一些女子,虽身份低微,但从未自轻自贱,而是不断地努力着,为自己创造出更好的人生气象。

平儿,一个聪颖、美丽的女子,却出身平平。她既是贾琏的爱妾,又是凤姐的心腹,在旁人眼中本就是水火不容的两个角色,却在平儿的掌控中,出乎意料地和谐。活在这样的双重身份中,平儿每天都需谨慎着做事。如此微妙的角色,可不是人人都能扮演好的,可平儿聪慧,她总能巧妙地从中斡旋。处于贾琏与凤姐之间,她固然不能表现得过于强势,但是难道她只需一味地摆出一副柔弱的姿态吗?不,那样她只会寸步难行。平儿总能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她也不断地用她的行动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

做人,就应如平儿一样吧,自知身份地位,努力地为自己创造出更好的人生新气象。

凤姐管理着贾府上上下下如此冗杂的事务,仅凭她一己之力,如何忙得周全。但,好在她的身后有个忠心耿耿的平儿。聪慧的平儿对贾府内大大小小的事情,无一不谙熟于心的。一旦凤姐一时想得不周全或做得不妥的地方,平儿总能从旁悄悄指出。可以说,凤姐的成功,有平儿的大半功劳。如此美丽、聪慧的平儿,也难怪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会把她错认成凤姐。即便如此,平儿依然心甘情愿地跟着凤姐,这完全是出于她那颗赤诚的忠心吧。

平儿的人生新气象,不仅仅在忠心事主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虽地位不高,但仍能凡事保持自己的判断,拥有自己的思想。探春刚刚开始理家时,要拿凤姐开刀立威,她连珠炮似地数落着凤姐的不是。平儿面对如此大的阵仗,却也能不卑不亢,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也不胡搅蛮缠,字字珠玑,看不出丝毫的偏颇,经她这么一说,倒也让旁人闭了口。看,这就是平儿的出众之处。

平儿能活出如此精彩的人生气象,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她是自幼生活在凤姐身边的。凤姐强势,所以平儿自幼就学会了隐忍,凤姐的精明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她。平儿聪慧,自会从中汲取点滴经验,一步步成长,一点点蜕变成新的平儿,创造自己的人生新气象。平儿虽然成长了,但她丝毫未忘自己的身份,谨言慎行。许多人由于身份地位的提高,会不由自主地跋扈起来,可平儿没有,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暗波涌动的贾府站稳脚跟,可她从不倨傲,就算对待最普通的丫头奴才们都是亲近和善的,更没有颐指气使的时候。也正因如此,上到黛玉、宝钗这样的主子们,下到十几岁的小仆人们,都爱和她说心里话。

平儿,真诚善良。贾府上上下下提到她,无一不露出赞赏的神色。做好人难,做聪明人也难,若想要二者兼得,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可是聪慧如平儿,忠诚如平儿,谦和如平儿。这样的难事,她也做到了。

人在低迷时,很容易自怨自艾,就此停滞不前,而在成功突然降临时,又往往容易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我们应该向那聪慧谦和的平儿学习,自知身份地位,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新气象。

指导老师:王敏

气象

蒋王中学高二(7)班任雪丽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以其汪洋恣肆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韵生动,气象万千的“少年中国”的壮美图景!

美哉,少年中国!壮哉,少年气象!

读罢此文,我热血奔涌,豪气贲张!

然而,回首当下,我们这些未来中国的主人们,如今的少年们,还有一丁点儿“少年气象”吗?!

所谓“少年气象”,我以为,一则曰志气:当横扫天下,志在四方;二则曰朝气:如日出东方,霞光万丈;三则曰锐气:一往无前,激情飞扬!

可是,现在的我们还有这“三股气”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我们的“少年气象”又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被学习的重荷压迫着,忙碌的生活使我们失去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我们被陆离的怪相迷惑着,纷繁的世相使我们失去了鉴别的标准与慧眼!

我们被父母的羽翼羁绊着,关爱的名义使我们失去了行动的欲望与肝胆!

……

是“应试教育”使我们这一代人失去了英姿勃发的“少年气象”!

在中国,学生长期受家长、老师的束缚,只能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在父母、老师划定的圈子里打转,不能,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君不见,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上哪所学校,上什么样的培训班,乃至高考上哪所大学,读什么专业都由父母做主;能征求孩子意见,或完全由孩子做主的家长实在是凤毛麟角。学校教育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中国当下的学生被人形象地喻为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标准件!每天大量的时间被束缚在教室里,繁重的课务,超量的作业,使得学生身心疲惫,像槛中之虎豹,笼中之禽鸟,再也跳不起,飞不高!

在这样的重压下,年少的我们何来横扫天下的志气,日出东方的朝气和一往无前的锐气呢?!

平心而论,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但是,这些爱对我们都是有益无害的吗?处处替我们铺平道路,时时替我们安排一切,事事替我们做主,只会使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空间,更使我们失去了独立行动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何以能产生为国学大师陈寅恪所推崇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父母们、老师们:请不要再以“爱的名义”束缚我们,绑架我们,戕害我们了吧!为了我们的将来,请放手让我们啸傲山林,请放手让我们翱翔蓝天!让我们自己去接受风雨的洗礼,经受霜雪的磨练吧!让我们闯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天空,找回我们失去多时的“少年气象”吧!

“救救孩子!”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呐喊!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何尝不需要再次大声疾呼呢!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自己又该如何找回失去的“少年气象”呢?

首先,我们要勇敢地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走自己的路,哪怕一时走错了,回头再来。要知道,成长是需要付出学费和代价的。

其次,我们要勇敢地直面现实,相信自己,拥抱真理,坚持理想,不轻言放弃!

再次,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中奋起,在失败中成长,不畏人言,勇往直前!

倘能如此,我坚信,终有一天,“少年气象”定会重现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试看明日我之“少年气象”,定会如东方旭日,喷薄而出,光耀寰宇,普照天下!

指导教师:刘玉洲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