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论语》
谨以本文献给我深爱的钟老师,感谢一个学期以来的细心指导,希望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一直有你的陪伴!
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灵气的东西,它受到上天的恩赐,在天地之间自由成长,沉淀智慧。
春秋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国诸侯相互吞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在群雄争霸刀光剑影的时代,生命之光被一片血红遮盖,人们四处逃窜,找寻安身之所。国不像国,家不成家。孔子则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天下的平定,哪里来安定的民生。
行者
礼崩乐坏,以下犯上,在当时已是家常便饭,一向追求以礼治国的孔子没能得到鲁君的重用,便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宣扬仁道。但始终没在任何一个国家取得成功,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被驱逐,沦落为丧家狗。
丧家狗,无拘无束,天地为家,自然为伴,孔子在大雪漫天中静坐孤庙,弹琴数日,音乐便是他的思想,天下大同的画面在他的脑海中描绘,而在此时,千里之外的父母之邦正在经历战乱之苦。
孔子是一个思想家,但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以一个行者的姿态立于天地之间,他安于逆境,乐于贫穷,道在心中,他所追求的理想生命状态最终没能实现,但他前进的足迹不仅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更为后人追求理想留下了宝贵的线索。
内心足够强大,孔子想要以微薄的力量挽回天下大乱的局面,这似乎不是一个智者的选择,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对心灵召唤的感知,以及坚持不懈对内心目标追求的意志力,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时代的旋律将孔子拒之门外,但孔子却有着十足的智慧和独特的眼光。
思考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内心的情感流露全在这些简单易懂但却意味深长的话语中,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孔老师传达着仁爱,书写着性情。孔子怀着一颗虔诚的仁爱之心,尽管物质匮乏,尽管流离失所。 但心灵有了归宿,一切如浮云。
孔子爱思考,面对外邦挑衅,他帮助鲁国化解了危机,而且收复了城池。他不是一味的空想,而是能把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此时,道便真正“发挥”了作用。
挣扎
谁说圣人的心胸都很宽广?孔子的内心就时常不平,他在理想的道途中苦苦探索,痛苦挣扎,内心被追求而不得的苦闷摧残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他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放下的是他自己的思想,放不下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对家国的眷恋和对仁义的不舍追求。这是孔子毕生的心血,是他智慧和思想的结晶,是他挣扎放手之后留给世界的牵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磨难的国家,她几度繁荣,几度荒芜,也曾亡过国。而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悲惨的时代,他的命运不佳,但他却毅然承担起了传递中华文化的责任,正是因为孔子,我们的文明未曾灭亡。
对《论语》的感情,是所有爱国之士共有的,正是因为《论语》出自那样一个悲壮的时代,才使得他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他有着强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试看中国历史,有哪一个爱国之士不是受过儒家思想熏陶的?
没有对《论语》的热爱怎会有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无情的十二道金牌破灭了岳飞收复中原的梦想,虽怀有一片赤胆忠心却惨遭奸人谋害。但后人岳飞庙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自有评判;没有儒家文化的影响,怎会有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之情,国家统一,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弥留之际,仍恋恋不忘的是他深爱的南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如此虔诚的爱国之情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没有中国文化的代代传承,怎会有文天祥惶恐滩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的呐喊。一句“圣驾请回”,让元人感动,让皇帝无言以对,让中国“扬眉吐气”。
从古至今,伟大的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被儒家思想浸润着,在他们的血液中,“仁”早已一脉相承,与生命意志融为一体。当年元军铁骑攻破长沙,岳麓书院的全体学生奋勇抵抗,以血肉之躯对抗金戈铁马,结果自然是悲壮。但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从未屈服,江南水乡,以柔美著称,嘉定城的百姓面对屠刀无一人逃窜,且无一人投降,三次屠城,均以以先死为荣对待侵略者的人们已然感动了中国,民风柔美的小镇染上了中国人的鲜血,这里的人们成就了坚强不屈的中国性格。
价值
纵有血流成河,纵有金戈铁马,但中国人始终昂首挺胸,他们宁愿用“无畏的鲜血”来换取个人的尊严,民族的气节,追求心灵的慰藉。
抗日战争是我们名族精神又一个有力的见证!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红军经历长征二万五,功夫不负有心人,英勇的红军胜利会师,北上抗日;爱国学生深知国难当头,国家民族需要他们,便罢课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一群群觉醒的中国学生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这才有了后来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张学良,杨虎城“兵谏”逼蒋抗日,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川军将领王铭章更是以一个铁的军人形象在临死之前端坐于滕县城楼之上,面朝西南,目光坚定地投向千里之外的四川老家面对日军,他所率领的川军汉子们一个个英勇杀敌,终以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川军,这一响亮的名字,已被中国铭记。王铭章及其麾下的川军是四川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虽有气节之人,但也不乏一些为了苟活而出卖民族,出卖国家的不肖子孙。他们在当时已经遭到了人民的痛恨,大家都恨不得啖其肉,灭其族,像这样人人得而诛之的生命还有什么必要存在于世界,存在于中国?
生命有始有终,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价值不是鲜血,而是鲜血中的骨气,鲜血中的性格,鲜血中的道义!
人生确实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论语》带给我们的正是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呈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现在很少有人能安乐于此,但孔子做到了,他的弟子们做到了。他的思想历经几千年几十代的传承,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也渐渐淡去,时至今日,已然失去太多。
真理都是朴素的,学习《论语》一个学期以来,我被儒家虔诚的准宗教色彩所折服。在我看来,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找寻生命存在的正确位置,坚守内心的气节。向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不畏道途坎坷,不畏命运曲折,在心灵的引导下走向生命最终的归宿。
归去
当孔子微笑着安详地撒手西去时,手上的长卷徐徐铺展开来。他的灵魂离去世界,乐游山水,畅游古今。而在人世间,那却是又一个孔子,又一份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