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阅韶光

高一作文:阅韶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从少女的一丝愁绪到星宿间璀璨的旋律,无不浸入物换星移的韶光,正如没有人的脚下是昨日的流水,鼻尖存明朝的馥郁……

既然一切都在远去,那么如何才能感受到其流苏?有人品茗,用醇香的渐渐淡去,轻吐着禅意;有人隐居,怀上一世的清宁绝俗,道出了哲理。的确,人们感受时光流逝的方法有很多,可我觉得有一种最实在,那便是读书,有人读书,既能掩卷沉思又可付之一笑,把字里行间的空白用自己的感想填满,便又阅了一页韶光。

读上两句轻快的小诗就是迎来了一个黎明。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自然的晨景似一汪淡色的染料,只是沾了沾笔尖,就洇出了作者澄空的心境。无论何时,哪怕是在堕夕阳的绚烂中,读到这样的诗句,感受韵文泛出清新深致的缕缕晨曦,灵动的字句也绘好诗人那段韶光的底色,只待读者的细细勾勒,勾勒出已经逝去但又属于自己的华年。

低吟几句慨叹的诗句也就是逢到了一场飘洒千年的细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烟雨迷濛的暮春时节,把那段深沉的时光拢在一起,千年的兴衰挤在这几个字里,无论是谁读到了这里,依旧的烟笼城堤都会喷薄而出,充盈脑海。这是作者的韶光吗?不,因为书卷,因为文字,因为阅读,已成了读者度过的一段光阴。此时若是品茗,想“品”出金陵六朝的一场春梦,恐怕要改成“饮”吧?

既然是阅读时光,那么选择何处的时光也就是一种自由了。读“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便是选了隋皇和唐帝之间那冥冥不断的数十载光阴,眺望炀帝那几里长的萤火虫之流光,照亮了隋唐时光的夹缝,跃动的荧光懵懵懂懂地前行,直至照亮高祖那突出的额角,饱满如日的帝王之相。或者索性丢开几摞历史长卷,直接闯入当代大家的韶光,摆脱了束缚,又有何不妥?陶醉在徐志摩“这病中心情又如缕缕炊烟,才袅袅,又断……”那段迷茫又浪漫的韶光;沉浸在席慕蓉“悲哀化作无数的音容笑貌,袭我以郁香,袭我以次次春回的怅惘……”那段淡雅剔透的韶华;迷失在鲁迅“鬼暇眼”的天空下;自嘲在刘墉“失长眠”的夜里……

如果一个人把历史古今那些破碎的岁月一一掬起,那可谓是得到了永生,不过读“时光之书”和读“书中的时光”不同,像我们这些图实在的书生,纵使是读,大抵也只是赏序吧。

每一段韶光的结局都已写好,同时还有另一段的开始。我们走在自己的韶光里,阅读着身后的岁月痕迹……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