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曹娥江畔,多少次令我不由自主地顾念那绿水逶迤,舟楫悠悠,不由自主地驻足江边,晨曦里欣赏她娴静如处子的优雅,夕阳下领略她如诗如画的壮丽。多少次又令我不由自主地向往能投入她的怀抱,沿着那条流淌千年的浙东唐诗之路,看俊秀连绵的山,吻温婉灵动的水。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江风习习的暮春上午,与笔友睡马、老农等一道,在港航局朋友的鼎力帮助下,乘坐快艇溯源而上,经历了一次心旷神怡的畅游,了却了我魂牵梦萦的夙愿。
走进曹娥江,真如走进清雅隽永有声有色的山水画卷里,随着快艇的飞速行进而徐徐展开。那两岸连绵不绝的群山,因远近高低的不同,呈现出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轮廓,恰似画家笔下一幅轻描淡写,随意点染的中国山水写意画,秀润、柔丽、含蓄。那原本平展如镜的江面,因了快艇肆意的驰骋,翻腾出一道雪绒似的滚滚浪花,飞溅起的蒙蒙水雾,在空中轻盈地飘浮着,连阳光也好像荡漾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变幻出一幅幅绚丽多彩,五色斑斓的图案,精微、细腻、神韵,仿佛使人嗅到了一股飘逸着的温馨醉人的翰墨香,那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超逸从心底油然而生。
遥望那座本不过是横亘在虞山舜水间默默无闻的东山,却因了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隐居于此,便“地因人胜”而名扬天下。还有那块镶嵌在一片郁葱之中,黑幽幽形如拇指翘首俯瞰江面的大石,多像一枚巨大的惊叹号,标在东山这部千古传颂的史诗上。东山那积淀着的丰厚的魏晋遗风和文化底蕴,曾引无数唐朝诗人竞折腰,纷纷泛舟来此隐游、神游和梦游,为了实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浪漫愿望,为了追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悠然惬意,遂踏出了一条诗意盎然、佳句迭现的唐诗之路。在茂林修竹处,隐约露出国庆寺黄墙碧瓦、流光溢彩的一角,那曾经张驰的乐调,放纵的歌舞,飘逸的生活,灵动的诗句,凛然的傲气,早已被岁月的风雨洗尽铅华,那段承载兴衰荣辱的千古传奇,也静静地躺在史书上供后人任意评说。如今,烽火不再,剑戟沉沙,唯有那条穿越沧桑往事,见证风声鹤唳的蜿蜒青石小道,犹如盘桓在东山永不枯萎的古藤,让无数怀揣景仰的登临者,感悟到一个毅然守望着的历史背影。
青山渡口轻舟悠悠,随波荡漾,令我油然想起“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当然,那天是春光绮丽,风平浪静,不见传说中的青山渡口漩涡环生,暗流汹涌,装了柴油机的渡船穿梭江面,来去自如。停泊小憩,眺望奇巧多姿的青山,以及青山顶上绿树掩映的小寺,青山脚下游弋嬉水的鸭子,还有聆听江埠边棒槌捶打的“嗒嗒”声,洗涤衣服的“哗哗”声,所有这些都给了我几分久违的乡间野趣和闲适。
快艇卷波浪,送我到剡溪。艇至三界,就是嵊州地域了,曹娥江就变成了剡溪。遥想当年三界是古代文人骚客停舟登岸,寻幽访古的中转站。我们三人不在三界那边靠岸,而是选择清潭渡口登陆,这不为别的,意在寻找胡兰成遗落的那串足迹。胡氏的为人为事,实有不堪之处,但他的回忆录《今生今死》却写得缠绵悱恻,如今读来依然觉得情真意切,荡气回肠。我肃立在偏僻冷清杂草荒芜的渡口,回眸那条崎岖坎坷,盘旋伸向茂密灌木丛中的黄泥山道,心想或许胡兰成就是从这条山道上款款而来,面对波光潋滟的曹娥江,怦然心动,登船远航,开始了他是非纷扰的人生旅程。
畅游在“一江春水碧如蓝”的曹娥江上,虽乘坐的是张扬着现代文明的快艇,但我依旧感受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那份古韵,令我神清气爽,流连忘返。陶醉之中,我蓦然发现这片山水不光拥有诗人眼里“江拖银练秋波淡,峰峭芙蓉翠嶂环”的形态美,千年的文化滋养,凄美的故事传唱,沉睡的遗迹复苏,更为这一方水土营造了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氛围,让风景和生活在风景里的人有了恬静的美妙,灵动的韵味,自在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