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说过亮剑精神:古代侠者比武时,不管对方武功多么高强,技艺多么高超,那怕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亮剑,虽败犹荣。
其实在生活的战场上,我们也要能够亮出自己的宝剑,知其不可而为之。因为,困难面前,“为”不一定成功,但“不为”就一定不会成功。
面对滔天巨浪,海员仍要远航,因为他要亮剑;随着秋天的来临,落叶明知自己命运的悲惨,但它仍要落下,因为它知道“化作春泥更护花”,他要仍要亮剑;面对激烈的竞争与比赛,运动员跌倒了,仍要迅速站起来,继续前行,因为他要亮剑。
面对国民党的麻木与沉睡,似乎希望已不存在了,但鲁迅仍旧亮出了他的剑,将笔杆化做一支支锋利的箭,插入反动腐朽的集中营,一声声呐喊响彻云霄,一根根硬骨头顶天立地。正是这不屈的脊梁,才铸成造了傲然挺立的骨气;正是这声声呐喊,才谱就了不朽的生命乐章;正是这铮铮铁骨,才托起了压顶的泰山;正是这无畏的亮剑精神,才演绎了中国革命的神话。
这让不仅我想起了杜甫,他不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典范吗?国家的衰亡,让他发出了“国破山河在”的哭声。忧国忧民,不甘沉沦,这正是一种顽强的亮剑精神。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敢于亮剑,意志坚强的老渔夫的形象:他在海上到处漂泊流浪,即使没有打到一条鱼,但他仍旧与狂风暴雨抗争,他敢于亮剑,即使归来后没有收获,但他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
“金沙江水急,大渡铁索寒”,沼泽泥淖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难道红军就不长征了吗?不,要长征。红军战士敢于亮出他们的宝剑,因此“红军不怕远征难”。
当你的左眼被右眼打倒时,右眼还要睁得大大的,如果右眼同时闭上,不仅右眼也要挨拳,恐怕还有性命之忧。所以,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是在鼓励自己敢于向前,锻炼自己,磨砺自己,是在检测自己那根名叫命运的弹簧到底能够承受多少生活的重量。
亮出你的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