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有一类人,他们有过辉煌,有过悲伤,在时间的推移下,就有了这类人。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时间段,也是最后的一个时间段。他们是老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看到一些老人,他们是值得尊敬的。或许他们是富裕的,或许他们是贫穷的,又或许他们有子女相伴,又或许他们是孤苦伶仃,其实都值得尊敬。一个人只有一生,当到了老年,已经经历了许多,付出了许多,一颗心已静了,人也老了。现在是他们享福的时候了。
一个人老了,有许多事情都已经看淡了,需要的不是钱财,而是关心。一个有后代的老人,只希望子女经常来陪陪他,和他聊天,这样就够了。而一个连后代都没有或有不理会他的子女的老人,是更需要关心的。
从古至今,有着许多敬老爱老的故事。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我们应该尊敬关爱身边的老人,因为值得。